2006年:基金业困境中能否突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 09:12 解放日报 | |||||||||
新年起步,基金业成为一个市场话题,人们关注它能否从困境中突围。 去年,基金业日子过得不太好:整体亏损近8亿元,亏损面超过50%;100多只开放式股票基金分红总额仅有14亿元,不到2004年1/3。 一种观点于是自然而生——2006将是“基金洗牌年”。从2005年基金业面临的困境看
外来竞争者的进入,也将加快基金业洗牌。例如,银行系基金的设立。业内人士预计,明年银行系基金队伍将大步扩容,外资增持合资基金公司股份比例可能升至49%上限。另外,2006年还被业内普遍认为将是保险系基金诞生之年,这将进一步挤压小基金公司的生存空间。 还有一种观点——2006是基金业“营销转型年”。对于基金来说,依托营销手段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去年下半年,基金在营销上已经开始酝酿转型。除银行、券商的代销渠道外,基金拓展了电子商务销售模式,如华安基金等引入电子直销模式;招商基金和银华基金分别借力招商银行网银平台和上证交易所的“上证基金通”,实现了电子代销等。据悉,2005年基金网上销售的增速已经快于银行、券商代销业务的增速。同时,引入第三方销售更是值得期待的基金营销模式,如成立专业的基金销售公司等。前不久市场出现的“基金团购网”,实际上也在充当基金销售的第三方。 各种新型营销模式的出现,不仅拓展了基金的销售渠道,还大大节约了营销成本。从这一点来看,基金业通过营销转型寻求突围,也许酝酿着更大的想象空间。 本报记者 蒋娅娅 相关专题:基金2005年度回顾与展望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