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评论 > 基金2005回顾与展望 > 正文
 

2005年股市低迷殃及基金 基金业何日柳暗花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 06:02 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 李涛

  回顾过去的2005年,基金业的发展可谓亦喜亦忧。在年末举行的一次基金业内人士聚会上,众多基金经理对2005年给出的总结大相径庭:“收获的喜悦”、“无可奈何”、“艰难”、“从容”、“不被重视”、“沮丧”、“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而对2006年的展望也是各有预见:“迷茫”、“更糟糕”、“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2005年并不能算是基金行业的春天,回顾一年来基金行业走过的道路,业内人士一定心情复杂。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更多的基金公司对2005年的感觉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也许回顾一年来的心路历程,他们感觉努力和付出还是得到了回报,这不禁让人备感欣慰。

  股市低迷殃及基金

  从整体上看,2005年发行的新基金,除了短债基金和银行系基金外,其它基金表现较为平淡,而在持续营销方面,只有

货币基金尚可称道。2003年的短暂繁荣所激起的基金投资热如此迅速进入冰冻期,也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反思,对基金营销人士而言,压力是不言而喻的,否则“艰难”与“无可奈何”也不会被大家频频提起,显示出因股市低迷导致基金业业绩与发行整体不佳而面临沉重的压力。

  过去的一年,也是基金营销人士比较辛苦的一年,为了提高销售业绩,基金公司使出了十八般武艺。2004年初基金规模突破1000亿时热火朝天的场面已如黄鹤远去,但当时发行的一些规模较大的基金,因其净值频频下跌给基金投资者带来了较大的伤害。基金营销的大跃进时代已经不再,盲目的跃进往往意味着代价。基金营销经理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开始脚踏实地认真分析市场,把一点一滴的积累化为实实在在的进步。

  基金的营销人员也反思了一些盲目做法:一是不加选择地去卖基金,客户经理卖基金的时候只顾完成指标,对客户群没有分类,把产品卖给不适宜的客户,导致投资人无法获得期望的回报或不能承受的较高风险,给行业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其次,售后服务上,千万别抱着做一槌子买卖的心态,要对基金投资人以适当的投资建议,仔细分析其投资意向,提供投资组合建议等。

  基金营销心态的转变意味着一个理性营销时代的到来,只有理性才能建立更好的投资与销售关系,让投资者认清风险,同时也说明可能获得的收益,不是靠夸大收益、隐藏风险,才是基金营销正途。否则,过度炒作只能伤害这个行业,正如保险业曾经经历过的那样。

  银行系基金风光无限

  数据显示,2004年一季度,股票基金的平均首发规模在70多亿;2004年中期,这个数字回落到20亿元;2005年初,再度跌到10亿元;而现在,股票基金的首发已史无前例地跌到3-4亿元左右,基金开始为能否达到2亿元的成立底线而忧虑。

  尽管银行系基金发行前业内已有诸多猜测,但银行系基金对其它基金发行的冲击仍然令业内人士大跌眼镜。工银瑞信发行43亿份额后,某股票基金通过工商银行只募集了1个多亿,建信发行62亿后,某只股票型基金从建行渠道才募集到8000多万。普通基金公司发行渠道在银行系基金的冲击下竟然如此不堪一击,而且冲击仍将继续,据了解,2006年已经确定的就有三只银行系基金将要发行。这令业内不得不考虑今后基金发行的渠道问题:是继续依赖银行还是大力发展其它发行模式?

  在非银行系基金普遍陷入销售困局之时,银行系基金首发规模屡创新高,工银瑞信首发43亿、交银精选(资讯 净值 论坛)首发48亿、建信恒久首发规模近62亿。而去年从7月-12月,非银行基金首发规模一路走低,银行系基金却丝毫不受影响。银行系基金已不是能发多少,而是想发多少的问题。建信恒久第一天就发行了30个亿,62亿还是提前结束发行,而其他基金只有靠延长募集期来争取多发一点。工银瑞信发行后期,有投资者提着钱袋去买,而工银主动表示不卖了,这在其它基金公司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更严重的问题是,银行发行股票型基金就取得了如此成绩,倘若发行其它风险较低的基金,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后果呢?对投资者来说银行背景是他们选择投资基金的一种心理保障,其它基金公司将如何应对?看来即将到来的2006年,传统基金公司必须开始一场自救运动。

  2006年主题是“创新”

  令人欣喜的是,基金已将2006年看成是证券市场繁荣的真正开始。更为重要的是:市场制度革新的不断推进将成为2006年基金业的主题。

  基金普遍认为:证券市场从成立到现在,各种制度革新是A股市场永远的主题。随着国内A股市场制度创新不断完善,2006年A股市场的各种制度必将发生更加深刻的变化。针对股权分置这一影响中国股市的顽疾,管理层也正在平稳推进股权分置改革,2006年有望全面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这些制度重建最终将为繁荣的呈现奠定基础。

  此外,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推进,我国推出金融期货的条件更加成熟,目前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正在准备中,各交易所相关部门也在进行相关方面的工作。股指期货、认沽权证等衍生工具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推出。

  新制度架构必将催生的新的博弈机制和游戏规则。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稳步推进,2006年中国证券市场将基本完成制度重塑这一进程,市场将逐渐从制度变革的短期影响中摆脱出来,转而强调制度的长期影响,这些影响的范围包括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以基金、保险机构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的行为方式和偏好。

  战略布局下的投资主题

  基金预测,2006年A股投资者将面临着两个独一无二的获取超额收益的大背景:一是来自中国经济持续平稳增长、低利率环境和货币长期升值的宏观环境;二是来自多个全市场层面的系统变革。

  以天治基金为代表的观点是:2006年的中国证券市场将在估值、业绩与制度这三个关键因素的相互作用下,趋向一种稳定状态,市场的短期均衡点与长期均衡点将有望结束2001年以来的背离状态,市场寻找长期均衡点的使命终将完成。在平衡偏弱的市场格局下,2006年的市场将充盈着稍显乐观的情绪,在新老划断等重大事件的前后有望营造局部的强势行情,成长型公司的估值泡沫与价值型公司的估值修正同时并存。在估值压力弱化、业绩下滑压力加大和制度提升价值的大背景下,2006年的投资机会主要表现在两大类的主题投资上:

  一是制度变革下的主题投资,主要包括并购性投资主题、金融产品创新性主题投资等。随着新的博弈机制和游戏规则的确立,企业价值的评判体系将趋向丰富,公司估值也将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更趋融合将带来更多的并购性投资主题。同时,金融创新,尤其是衍生品种的推出及交易规则的变化都将催生出阶段性的市场机会。

  二是产业经济下的主题投资,主要包括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新能源和新材料、装备制造、造船、航天航空、电子通信、数字电视、现代服务业等行业。其中,主要依靠自主创新的国防工业和以IT行业为先进技术代表的科技产业值得重点关注。

  尝试基金销售新渠道

  市场逐渐的繁荣将带动投资者的范围不断扩大;市场参与者在券商、证券投资基金、QFII等基础上又增加了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机构、银行系基金,证监会还允许上市公司及股东回购或增持股票,这进一步扩大了投资参与者的范围,也大大增加了市场资金的供给。

  机构投资者的多元化发展一是对于资本市场的竞争和效率有极大的推进作用;二是国外机构投资的金融创新能力较强,能为市场带来多元化的投资品种,并推动市场投资理念、组合投资工具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这也迫使基金必须拓展销售渠道,除了银行和券商外,自建销售网点正在成为一种尝试;目前有些基金已经开始尝试开办专卖店,此举已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

  基金营销的人际传播非常重要,良好的口碑是一个基金公司赢得投资者青睐的关键。在美国基金销售渠道的比例中,基金超市就占了35%(包括电子交易平台),这一数据仅次于占比为38%的由理财顾问(CFP、IFA)所组成的咨询通道。各基金公司目前在全国设立分公司,也可看作是自建渠道的一个开始,如果注意成本控制,直销渠道实现盈利还是问题不大,经测算这种方式前景不错,2006年的增长潜力很大。随着基金代理销售公司的出现及网上交易的增加,基金势必在银行渠道外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也许以后买基金像买彩票一样简单,尽管不太可能出现那样多的基金销售站点,但买基金会更方便将成为现实。

  相关专题:基金2005年度回顾与展望

基金2005年度回顾与展望小调查
·2005年,您投资基金的整体收益情况为:
赢利20%以上,盆满钵满
赢利10~20%,再接再励
赢利不到10%,有赚就好
一年颗粒无收,幸好保本
亏损低于10%,有点受伤
亏损10~20%,苦不堪言
亏损20%以上,欲哭无泪
·封闭式基金已走出一波流畅的独立行情,您的观点是:
已是强弩之末
明年再涨20%
现在难以确定

[专题] [发表评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7,5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