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评论 > 正文
 

基金公司暗战QDII 社保将获准出海有望成排头兵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9日 07:49 中国证券报

  记者 齐轶

  虽然监管部门对QDII一如既往地保持缄默,但嗅觉敏锐的基金管理公司还是闻到了些异样的味道。

  “中国的外汇太多了,对国家来讲,这是一个巨大的风险。QDII作为一种有组织的资
本流出渠道,易于控制,是放宽资本流出的最佳途径,这是最大的基本面。”一家基金公司老总说。

  据悉,一直被认为是QDII排头兵的社保基金有望于近期公布《海外投资管理办法》,为其开展国际资本市场投资扫清最后障碍。未来,相关部门将采取逐一审批的方式允许境内机构进行跨境投资,且审批方式是“成熟一家,批准一家”。

  市场上甚至有消息说,在第二批60亿美元QFII额度获准增加之前,相关部门已就QDII制度达成共识。消息人士推测,不排除在60亿额度用完后,监管部门开始推进QDII的进程。

  种种迹象似乎表明,酝酿多时的QDII制度有望在明年迎来突破性进展。果真如此?

  试点之争

  据记者了解,多家基金管理公司在积极准备QDII相关业务,不少基金公司已经制定了比较成熟的方案。市场上甚至传闻上海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已经拿到QDII管理资格。

  然而,该消息甫一“面世”,立即招致其他基金公司的驳斥。“我们对QDII的进程一直进行紧密地跟踪,但没有听说哪家公司已经拿到资格。”地处深圳的一家大型基金公司高管如此表示。

  据知情人士透露,为成为更加开放的金融中心,上海市政府主导推出了一系列项目,其中由某基金公司运作QDII业务也是其中的一项配套措施,“至于各个监管部门是否给予认可目前还不得而知,”该人士介绍,“而且这也只是一个个案,不能称其取得了业务资格。”

  更多的基金公司认为,QDII资格的授予应该有一个选择的程序和相关的流程,可以预期的方式是由管理层确定一个目标,然后制定相关的标准,对符合条件的基金公司进行评选。

  “社保和年金管理资格都通过评比选出,

证券市场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地方,相信会采用公开评比的形式选出具有相应资格的基金公司。”一家大型基金公司高层意味深长地说。由于事关重大,大家普遍预测试点的家数会非常的少,开的口子不会很大,即在试点的家数和额度上会有所控制。

  “最多三、五家,甚至可能只有一到两家”,北京的一家基金公司高管预测。

  据业内人士分析,那些资质优良、经历了较长时间市场考验的公司更有可能入围。由于QDII业务的特殊性,不排除拥有合资背景的公司具备一定优势。

  近期“开闸”难度大

  虽说是大势所趋,但在短期推出QDII业务似乎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资金分流对国内股市的影响仍然是大家忧虑的焦点。“目前国内市场的股改正进入攻坚阶段,此时推出QDII,可能与大思路背道而驰。”一位市场人士分析。他表示,在国内市场的估值逐渐具备吸引力的时候,把资金批出去可能会给市场传递一个模糊不清的信号。

  此前众多业内人士推测,QDII有可能利用香港市场的机制来实施,最初被允许投资的产品可能仅是固定收益类产品。

  “香港市场的固定资产产品多得眼花缭乱,一旦放开,对资金的吸引力也是很可观的。”一位对香港市场颇有研究的人士说。

  此外,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有待解决,如我国的托管行是否已经具备处理全球投资的能力,与外资银行进行相关合作时面临的程序和规范均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准备等。

  更多的业内人士则认为,基金公司的QDII应该会从完成股改后的明年下半年开始,而最可能的海外投资放宽顺序是:社保先将海外国有股减持的资金在香港投资,保险公司的外汇资金投资海外

股票市场;国内居民将持有的外汇以集合资金的形式投资海外市场;随着资本项目的放宽,国内居民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投资海外市场。

  “土”“洋”角力

  招商基金管理公司曾多次表示,将与股东方ING集团合作,利用ING集团在全球的投资团队,开展QDII业务,而且招商基金“已经为QDII制度推出后的业务发展作了充分准备,只要QDII制度获准推出,就会很快开展业务。”

  众多的合资基金公司将采用类似的方式:携手外资股东,充分实现本土优势和国际优势的结合。“因为外资股东对境外市场的情况更加熟悉,以后会将投资外包给境外的机构,我们更多只是负责营销工作。”某合资基金公司老总说。

  由于没有外方股东可以依赖,纯内资基金公司似乎在竞争中处于弱势。据介绍,这类公司可以直接购买海外市场基金进行投资,也可以通过聘请海外顾问的形式开展QDII业务。由于直接购买海外基金将承担较大的市场风险,目前这些公司更青睐寻找海外顾问的方式。据了解,南方、华安、华夏、易方达等公司均在QDII业务上投入不少力量,除了加紧人才储蓄,他们也都在寻找海外合作伙伴。

  在本土基金公司看来,合资公司只能跟股东绑在一起,时间长了也会成为一种制约和弊端。

  “外方股东不一定是最好的,我们则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在不同领域选择最优秀的投资顾问。”一家本土基金公司人士说。

  业内专家分析,不管是合资和本土基金公司的模式,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即国内基金公司只能成为一个募集资金的“窗口”,而核心的资产管理业务将会交由外方打理。“我们拉钱,别人做产品,别人进行投资;我们赚小头,别人赚大头。”该人士坦言。

  对此,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许小松指出,在未来的业务中的确存在一个以“我”为主,还是以“外资”为主的问题?而在业务开展初期,以“外资”为主的趋势可能难以避免,台湾市场就经历了一个以“外资”为主到以“我”为主的过程。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7,5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