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评论 > 正文
 

七岁基金业离成熟还有多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5日 02:17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实习记者 屈红燕

  专家建言,强化教育、品牌建设、持续销售方能解决成长难题

  深圳消息 我国年仅7岁的基金业如何更好地成长?

  近日,在深圳举行的“第四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上,来自瑞银、汇丰、荷银、博时基金等国内外资产管理专家纷纷建言。

  他们认为,强化对投资者教育、品牌建设、持续销售、分销渠道的关注,是我国基金业健康发展的途径之一。

  解决基金赎回应进行投资者教育

  “解决客户赎回问题,必须进行投资者教育。”荷兰国际集团投资管理亚太区总裁黎俊仁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香港

证券市场遭遇严重冲击,相应基金收益大幅下降。当时许多客户愤而进行投诉,荷兰国际的应对方法就是培养了一支客户服务团队专门进行投资者教育,引导投资者关注基金的长期价值。”

  汇丰

资产管理公司亚太区行政总裁裴布雷认为,在成熟市场,投资者可以接受到频繁的市场投资教育。

  “成熟市场投资者知道必须通过合适的投资方式追赶通货膨胀。

养老金占到国外共同基金的半壁江山,投资者早已形成这种共识,他们不能依赖公司,公司30年、50年可能会倒下;他们不能依赖政府,政府财政不足以支付庞大的养老金缺口,他们唯一能依赖的只有自己正确的投资。成熟市场的投资者是被基金投资价值吸引进场的,而在不成熟的市场,更多靠的是分销渠道进行推销,中国基金销售正处于向投资者‘推’产品的被动阶段。”

  需要做好持续销售

  荷银资产管理亚洲公司大中华区总裁Alex认为,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基金都存在相同的一个问题,就是只关注首发,不重视持续销售。而在成熟市场国家,客户往往选择历史业绩较好的基金,只有表现好的基金才能保证持续销售。而投资者的持续购买对基金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持续销售的前提必须是良好的历史业绩和建立品牌,”裴布雷说,“美国有几千只基金,中国虽然数量相对较少但也高达几百只,投资者购买基金关键是看以往业绩。不注重以往业绩的市场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

  人寿资产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刘慧敏也认为,外资和银行系设立基金对业内带来很大冲击,基金公司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品牌建设,因为基金本来就是信托基础上的经济活动,品牌是基金最重要的资产。“成熟市场的投资者对有品牌的公司更有信任感,他们一般不会选择陌生公司。”瑞银环球资产管理亚太区总裁顾文卓说。

  中国的基金分销渠道发展不足,也是制约基金持续销售的一大障碍,这是与会专家形成的普遍认识。裴布雷说,中国目前的分销渠道太少,汇丰资产管理公司三年前同时在中国和印度投资,他们在印度有2000家分销商,而在中国只能选择五大银行和证券公司分销商,不足十家。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96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