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评论 > 正文
 

选股旧思路已行不通 基金更重挖掘公司内在价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2日 08:29 中国证券报

  □记者 易非

  “2005年年底还有一个月的交易时间,但2005年的股市估计会在平淡中收场。”一位基金经理日前对记者如是表示。这位基金经理的目光已早早地跳过了刚刚到来的十二月,转向2006年。他在投资中积极调整股票品种为来年布局,数字电视、新能源、3G等一批新兴产业的股票受到了青睐,对于周期性行业的股票仍然保持着高度警惕。而据记者观察,持类似
观点的基金业人士为数不少,基金关注点正转向公司内生性价值。

  选股旧思路已行不通

  为什么会如此调仓布局?这与基金业反思“价值投资”、提倡“价值重估”有关。在平淡的2005年四季度,对整体处于边缘化的蓝筹股,基金业人士开始了对早期“价值投资”的反思。有基金投资人士提出,国内前阶段流行的“价值投资”说法,实质只是相对前期主导的技术分析投资、趋势投资的进步,是基于企业基本面分析的投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投资”。从某种意义而言,只是基于简单EPS增长的成长投资。这也符合当时的背景,在过去一个阶段,受经济拉动,国内整体企业盈利呈现大幅增长的单边向上态势,上游、周期性行业成为利润的主要来源,大盘、龙头是最简单有效的选股。

  “现在这种方式行不通了。”基金业人士指出:整体企业盈利大幅增长的单边向上趋势已有所改变,这种基于简单EPS增长的成长投资来寻找投资标的越来越困难,对于增长企业支付的溢价越来越高,面临的投资风险与不确定性也在加大。

  更重挖掘公司内在价值

  在这种路径下,部分基金业人士开始对“价值投资”的深入思考。他们认为,目前国内市场在很长一个阶段仍将处于转型期,在转型期以及转型期以后,“价值投资”的思维路径是什么呢?对此,有基金业人士向记者表示,他们注重公司内在价值驱动,开始树立全面的公司价值观,以此去考量公司内在价值。

  此前有研究人士归纳国内

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曾经指出,从投资角度去考虑,国内资本市场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资金驱动、业绩驱动、公司价值驱动,而现在正是从业绩驱动向全面的公司价值驱动的历史阶段。

  有关人士解释说,所谓的全面公司价值观的投资逻辑,实际上就是指要寻找那些让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内生性力量,比如说公司战略、公司治理结构,树立这种观念需要投资人士具备全局性观点、全球性视野,而不仅仅是只把目光盯在公司的业绩表层,只从公司的市盈率估值上去考察公司。

  举例而言,在宏观经济调控仍在持续的背景下,所有的投资人士都在寻找自下而上具有抗周期的企业,很多上市公司也自称具备自下而上的抗周期能力,但基金人士则对其中的多类企业提出了自己的怀疑,如产能扩张维持利润是抗周期吗?不是。周期向下时,普遍的情况是企业销售/固定资产下降,公司需要通过更多的投资来维持利润与利润率;增加的固定资产投资产生更大的产能;经营杠杆的负面放大作用显现,利润加倍下滑。此外,多元化维持利润是抗周期吗?不是。经济中的经验是进入一个新的行业,一切重新开始,降低了企业效率,增加风险。

  基金业人士由此指出,真正的企业自下而上的抗周期能力是管理能力(经营效率)、产业或产品升级、技术或模式创新,其中,有些企业即使处在周期性行业,但是因其内在的管理能力较强,其并不能与周期性企业简单等同。

  因此有关业内人士指出,在转型的背景下,必须关注那些持续内生成长的公司,这些公司的特点是依靠自主创新,突破资源与市场约束,实现业绩的可持续增长,或者是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完善,能够促进公司内在价值有效提升。目前,基金业人士大部分都比较重视公司内在本质,认为公司持续的内生增长及治理结构改善最能改变公司的价值。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91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