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评价体系的争论源头在于行业沟通和信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2日 00:32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朝闻 近期又有几只基金进入发行,于是耳边关于基金的市场评论又开始多了起来。比如,对于基金业绩的评价体系的争论就开始了。有的人(主要是基金一方)说,基金的评价的时间太短了,导致了基金之间过度攀比短期业绩,不利于长期投资的正确理念张扬。有的人(主要是基金评价一方)则说,基金需要业绩评价,如果独立的基金评价体系都不能接受,那么
撇开双方的行业背景,单看两个观点,其实压根都没错。长期投资不应该么?着眼于长期的业绩评价不需要么?都是对的。但是这两个观点怎么就对立起来了?原因就在于观点背后的行业背景和市场环境没有考虑进去。考虑了上述“背景因素”,双方的观点都值得再考虑一下。 就拿第一个观点来说,短期化的业绩评价确实会导致基金投资的短期化倾向。这是个事实,毫无疑问。但是,平心而论,如今短期化的投资倾向是由基金评价体系造成的么?现在外面流行的几套基金评价体系都在这个市场存在好几年了,基金投资的短期化倾向却是在今年以来才越来越明显(以前不是没有)。倒算上去,过去那些相对长期投资的日子,基金评价体系就没发挥过作用么? 一个基金评价体系会包括很多指标,有相对长期的(一年以上的),也有相对短期的(每周),这样的体系无非是指标设置的不同。觉得不对,不看就可以了。基金能相信好股票终究会有好表现,也应该相信,真正好的基金公司不会被一两份短期的基金评价指标就给“毁”了。 其实,基金评价短期化的真正推动力,不在于基金评价体系的指标设置,而在于基金公司经理层、董事会对于下属基金的考核时间太短了。要再追根究底,就是基金市场的大环境决定了如今的局面。如果大部分持有人(包括那些大保险公司)都乐于关心短期收益,都追逐每周净值变动的话,那么整个行业越来越短期化都是难免的。要解决这个局面,不是改动一两个基金评价指标能够改变的。还是要在基金市场的发展成熟上多下些功夫。 回头看第二个观点,独立、客观的基金评价体系当然是非常需要的。基金业要长期发展少不了独立、客观的第三方评价的存在。但是,如今行业内的评价体系是不是就都独立、客观、第三方了呢?基金评价体系的好坏又有谁来评价呢?这可能正是业内真正担心的问题。因此,关于基金评价体系的争论,某种程度上,不是评价时间长短的问题,而是行业沟通和信任的问题。 说到底,基金业需要长期投资,也需要独立客观的业绩评价,只不过,对行业来说,都还需要继续努力。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