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私募基金的江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 10:00 卓越理财 | |||||||||
私募基金在股市中曾经叱咤风云,一度创造了不少财富神话。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私募经理的经理人却往往十分神秘,他们操纵着上亿的资金,但却深居简出。现实中,他们的生活到底怎样?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 私募基金:从幕后走到前台
文/徐子桐 国内私募基金究竟数量有多少,其生存状况如何?这一切都被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由于私募基金大都潜伏于地下,暗箱操作,没有人确切知道它到底有多大。 此前方方面面的统计数字不一而足,2001年3月《证券时报》估计我国私募基金规模为1000亿元左右。当时也有人说在2000亿到5000亿之间,据一些业内人士的估计,大概有5000亿左右。但是,无论怎样统计,都远远超过了当时深沪两市的封闭式基金总量。 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司司长夏斌在一个研讨会上以学者身份发表了《中国私募基金报告》,文中提到,“我国目前私募基金规模已达7000到8000亿元,接近于沪深两市市场流通市值的一半。”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国刚其后甚至推断,中国私募基金规模可能在8000亿至9000亿元左右。 2004年7月份中央财经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私募基金总规模在6000到7000亿元之间。市场最为关注的有两种。一是“敢死队”性质私募基金。如银河证券宁波解放南路、天一证券宁波解放南路等。二是投资公司、财务顾问公司等。他们大多脱胎于券商或者基金公司,或接受上市公司闲置资金进行投资,利用个人账户做庄。 显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与私募基金的尴尬地位不无关系。 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最大的区别,是资金募集方式不同,公募是向全社会公开发行,而私募则是私下里一对一定向募集。正是由于私募成本远高于公募,因此,私募门坎很高,比如美国规定,认购对冲基金的人年收入不低于10万美元,或拥有400万美元证券资产。 据悉,私募基金处于合法与不合法之间。说其合法,公司开办“投资管理”业务并不为法律所禁止,投资管理可以管产业投资,也可以管证券投资。但是,目前非金融机构发起的私募基金在国内募集资金有非法集资之嫌。一旦发生意外,那么纠纷就很难解决。尽管如此,日后私募基金必将从幕后走到前台,其合法化是大势所趋。 前不久,央行行长周小川公开表示,在风险可以买卖的情况下,将来可能比较愿意承担风险的,主要是私人投资类组织和私募投资的基金,今后民间财富是需要着重培养的,在政策上要考虑它们的地位问题。此前,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也曾建议出台规范和发展私募基金的法规。 其实,当前银、证、信、保各机构自行推出的各种理财产品,都带有“私募”性质的,并在各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制订的《金融机构从事理财业务管理办法》下,统一理财产品的游戏规则。此次,央行高层领导的发言无疑让我们看到私募基金有走向阳光的希望,也使私募基金合法化的话题又一次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 私募基金是相对于受政府主管部门监管、向不特定投资人公开发行受益凭证的证券投资基金,它是通过非公开宣传、私下向特定少数投资人募集资金形成的集合投资单位,它的销售与赎回都是通过基金管理人私下与投资者协商而进行的。 值得警惕的是,由于目前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对私募基金做出明确的规范,其运作缺乏法律依据和保障,掌控着这些基金的机构也因此多游离于现有监督机构的监督之外,自身运作风险和对市场造成的风险都比较大。
相关报道: 独家声明: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致电:(86-10)82628888转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