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业并购亟待热启动 实现低成本和快速扩张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1日 11:27 证券时报 | |||||||||
□本报记者 程林 近来,有基金业内的人士在思考,能否通过基金公司之间的并购,来提高行业的集中度,并借此实现低成本和快速的扩张,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 基金公司股权的变动现在已是屡见不鲜,圈外的人想进来,圈内的人想出去,近来,
基金公司股权变更,一部分是出于政策方面考虑,比如部分基金大股东是国有企业,在国资改革的过程中可能有进有退,这很正常;而对于一些机构来说,一控一参的政策也使得部分基金的股东必须进行取舍;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基金业已成为一个高度竞争甚至是过度竞争的行业,在基金业发轫之初,基金公司总共才10家,基金公司效益非常好;而在2002年,对基金公司的设立实行“好人举手”制度之后,基金公司数目迅速膨胀,现在已经接近50家,未来只会更多,行业内竞争的加剧使部分基金公司面临困境。今年以来,部分规模相对较小基金的亏损问题显得比较突出,特别是一些成立时间不久、或是还未建立强大品牌的基金公司,陷入了成立即亏损、基金难发行、发行也难赚钱的尴尬境地。 现在,部分基金公司的股东已经不堪忍受短期亏损压力,选择将股权出让,但现在的基金业收购,都是本土基金公司外的其他机构和公司来收购,这其中最常见的是外资机构和国内的一些大公司、大机构。 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外资机构进来,由于其往往将大陆作为一个登陆口,很难将自己真正核心的技术输入国内;而一些国内缺乏基金管理经验的机构进来,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扭转局面,这中间有一个了解市场的过程,而且国内基金市场有特殊性,除了银行、保险等有其他背景的机构外,其他类型公司缺乏优势资源,即使参与收购,也可能是再度亏损和转让,这样的例子国内也发生过好几宗。 因此与其让外界机构进入,不如考虑基金公司自身进行并购组合,允许让规模大管理规范、在行业里已经有优势的基金公司去合并其他现状不佳、亏损严重的基金公司,券商行业已有中信等创新券商去收购托管其他小券商,基金行业为什么就不能这样做呢? 当然,基金公司自身的并购,可能会突破现在一参一控的政策内容,但是,中国基金业现在早已不是过去高度垄断的阶段,基金公司已经不在稀缺。与其让部分大基金公司为产品申报、发行档期而烦恼,不如让这些公司放手一搏。外方控股的基金已经出现,在为什么不能让国内的一些基金公司通过并购先壮大起来呢? 一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由于在结算、登记等后台业务以及人员配备上的刚性成本,维持一家基金公司运行的年成本大概在3000万元左右,管理2只基金,成本是3000万,管理10只基金,成本同样是3000万元,但是,基金公司单个产品的成本却可借此降低,相应的,基金公司的整体收益会得到提高。 国内市场是不是需要这么多的公司来做基金?如果可以建立有效、有吸引力的细分产品划分,小基金的前途无疑也不错,但目前国内投资品种大多雷同,细分市场难以发掘,在美国,前5家基金大约管理35%的市场份额,其中富达管理高达9650亿美元的资产,在中国,现在规模最大的华安基金,也只有594亿元的管理规模。应该考虑加强国内基金行业的集中度,通过鼓励并购让一些基金得以做大做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