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评论 > 正文
 

当基金遇上脆弱的市场 发行难度增加疲态渐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4日 11:02 证券日报

  □ 中国农业银行托管业务部 石捷 李琛

  自从1998年国内第一家基金管理公司面世以来,在大力发展证券投资基金的政策指引下,我国的基金行业经过几年的飞速发展,已经达到了惊人的规模,截止到今年第三季度,我国已开业的基金管理公司达到48家,开放式和封闭式基金总只数达到211只,总规模也已经接近5000亿份。

  短短几年时间,我国的基金业走过了很多发达国家几十年才能走完的路,其发展不可谓不迅速,然而在经过前几年投资者争相认购,基金首发规模动辄几十亿的好时光之后,这个行业渐渐显露出疲态,近两年每年新发的基金只数依然高居不下,但是发行难度大大提高,基金管理公司新发基金的成本动辄超过千万元,为公司的经营带来巨大压力,与此相伴的是首发规模却急剧下降。

  从2001年9月第一只开放式基金推向市场以来,前20只开放式基金的平均首发规模达到了31亿份,而从2004年下半年至今新发的基金,除去

货币基金和银行系基金之外,首发平均规模不足16亿份。

  在首发规模大幅下降的同时,还出现基金度过封闭期之后规模大幅下降的现象,截止到2005年9月30日,除去货币基金,市场中所有的开放式基金的总规模与募集时的总规模相比,已经减少了1100亿份,尤其是今年以来,有些新成立的基金在短短几个月内赎回份额就超过60%。一个刚刚兴起的行业怎么会遭遇到某些夕阳行业才会遇到的事情呢?

  原因看起来很简单,基金作为一种

理财产品,只有给投资者带来收益才能得到认可,由于很多投资者并不具备高深的专业知识,在选择基金的时候倾向于根据基金管理公司的过往业绩进行选择,例如基金产品的净值增长和分红情况等。基金净值高、分红次数多和业绩稳定的基金管理公司相比之下更能够得到投资者的认可,新基金的发行和老基金的持续销售工作也相对较容易开展。而近两年很多基金的业绩表现平平,甚至还跑输了大市,产品得不到投资者的认可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但是如果把业绩不佳全部归咎于基金管理公司却有失公允,在业绩不佳的表面原因背后还隐藏着另一个原因。

  基金行业建立在基础

证券市场之上,其发展空间受到证券市场发展程度的限制,而我国证券市场还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市场发展初期的一些遗留问题还亟待解决,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各项制度的建设还处于继续完善的过程中,衍生金融工具的品种还不够丰富,国内基金的投资和风险管理工具相对较少,而与之相对的是,我国的基金行业已经达到了惊人的规模,一方面是飞速增长的基金份额,一方面是空间有限的国内证券市场,各家基金管理公司均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可投资的上市公司数量有限,面临的投资风险较高,想进行产品创新是难上加难,加之缺乏有效的规避和转移风险的工具,业绩不稳定或者较差也就不奇怪了。

  与不成熟的证券市场相应的是不成熟的投资者,而投资者的不成熟也是基金销售陷入的困境的原因之一。有三类投资者的心理行为在投资者群体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一类是趋于保守的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对风险的厌恶超过对收益的追求,虽然目前的投资渠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但是这类投资者慑于证券市场的大起大落和未来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投资对象以低风险产品为主,强调本金的安全,宁可回避高风险带来的高收益。

  另一类激进的投资者与之相反,认为自己谙熟证券市场,有能力承担与高收益相伴的高风险,能够在证券市场的波动中准确把握机会,获取较高的收益。

  还有一类投资者缺乏必要的金融知识,对基金投资不甚了解,只是在基金销售机构的影响下被动地购买了基金,但是对基金本身的风险收益特征一无所知,一旦购买的基金业绩不好,就会产生对所有基金产品的排斥。

  在这几种心理的驱使下,投资者要么是把买基金等同于炒股,搏短线,做波段,浑然忘记了基金的理财工具的本质,把一项长期产品当成短线工具来使用,不仅使得基金规模不稳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资风险,削弱了基金产品作为理财工具的功能;要么是受到过往基金业绩波动的影响,对于通过风险较高的基金产品获取高收益失去信心,抛掉手里的基金惶论不及,更何谈去主动购买新基金?(待 续)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4,8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