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披露滞后理财效果差 基金季报几无可信度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2日 11:58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 |||||||||
首方 随着基金二季度季报披露工作的结束,基金仓位情况成了市场最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对于基金增持、减持的品种,市场各方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人们普遍希望通过基金仓位的变化发现未来的潜力股,这一点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表现得尤为明显,甚至许多投资者十分迷信基金季报数据,认为通过这些数据就可以把握基金动向,就可以捕捉到黑马,跑赢大
客观而言,由于基金已经成为市场最具影响的机构,基金的投资行为、投资理念等对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只有在基金季报数据具有客观性、真实性,也只有这样,研究基金季报数据才有意义。遗憾的是,我们应该对基金季报数据的可信度打个问号,如果过分相信基金季报数据甚至迷信基金季报数据,会给投资者造成巨大的伤害。 为什么说基金季报数据没有什么可信度呢?是基于几点考虑。 首先,基金理财能力决定其仓位数据可信度不大,这是决定基金季报数据可信度低的根本原因。如果说发展是硬道理的话,那么,对于基金绩效的评价无疑就是“赢利是硬道理”,不管你基金成立时募集了多少钱,也不管你基金经理是经验派还是海龟派,基金的理财结果才是最根本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基金的理财结果很差,一季度亏了将近20个亿,二季度又亏了8个亿,如果算上利息损失以及基金经理计提的巨额管理费,基金持有人的损失更大。这清楚地告诉我们基金季报数据并不可靠、并不可信,因为你如果按照基金的思路操作的话一样赔钱!换句话说,对于一个总是赔钱的仓位数据,又有什么可信度而言呢? 其次,季报数据滞后性是其可信度不大的另一个关键原因。当市场获得较为全面的基金季报数据时,往往已经过了较长时间,比如这两天市场获得全部基金季报数据,但时间已经是7月20日左右,而季报数据反映的是6月底以前的基金仓位变化。 最后,历史表现佐证季报数据很不可信。最值得寻味的是,基金有时为了达到某些目的,有意通过仓位变化来诱使市场做出错误判断,经典案例是基金频繁进出南方航空(资讯 行情 论坛),去年第三季度,基金大幅度减持南方航空,但第四季度又突然大量增持,然而今年第一季度基金再度大量抛售,这种忽进忽退的态度根本无法把握,其中风险也相当巨大。 可见,想通过基金季报数据发现黑马是不现实的,因为基金季报数据本身并不可靠。另外,要知道,基金也是一个盈利实体,它的行踪是不会轻易让人知道的。 | |||||||||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