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评论 > 商业银行准入基金业 > 正文
 

利好恐将独木难支 银行系基金难纾解股市困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 10:23 证券日报

  □ 薛珺

  在近期市场接连下滑屡现颓势的同时,来自政策面的利好却接连不断。而眼下最为引人关注的焦点就是银行系基金即将启航。据悉,7、8、9月工商银行、交通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建设银行的首只基金产品将陆续推向市场。

  银行系基金从成立到陆续首发基金的速度创出了基金业的历史记录;而作为管理层坚决支持股市做多决心的另一重体现,各只银行系基金被明确要求首只基金产品为偏股型基金产品。可见银行系基金被管理层寄予了很大期望,希望银行系基金入市能成为改善股市资金供求状况,提振股市信心的实质性举措。而庞大的储蓄资金曲线进入股市的想象空间也的确让市场满怀期待。

  人们对银行系基金入市存在两重期待:一是对其首发规模存在较为乐观的预期,二是银行系基金在投资上为目前基金业投资的困局带来一些改观,在市场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然而我们认为,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银行系基金入市能否为市场带来实质性的影响是值得怀疑的。

  首先,银行系基金与其他基金相比的主要优势是渠道,但银行渠道优势能得到多大的发挥还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制约。

  其一,此优势取决于托管行和代销行之间的博弈。中银货币市场基金发行遭遇的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银货币是中银国际基金管理公司发行的货币基金,中国银行间接控股该公司。因此该基金发行时作为国内“首只银行系货币市场基金”被寄予厚望。但由于货币基金可被视为储蓄的替代品,代销行中国银行和托管行工商银行都不愿意拿出自家储蓄给对方托管或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银货币基金销售平平,没有看出明显的渠道优势。作为银行天生优势的货币基金尚且如此,在偏股型基金上也无法过分乐观。

  其二,基金销售业绩,不光取决于银行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更重要的是基金管理公司的品牌、过往业绩和产品特色、投资收益。银行系基金虽然被市场寄予厚望,但没有历史业绩仍将成为其基金销售上的软肋。这方面与目前有一定历史、业绩良好稳定的基金管理公司并不具备比较优势。

  其次,相较于销售渠道,基金发行的节奏受股票市场的走向影响更大。发行的时机极大地影响到基金发行的规模,这一点似乎银行系基金也难以避免。从近两年的经验看,证券市场的走势极大地影响到基金发行规模。在2004年3-4月间基金发行达到顶峰后,随着股票市场一路下滑基金发行也普遍陷入困境。首发基金的规模也在一路下滑,尤其是偏股型基金,05年以来普遍首发份额已不足10亿份。在目前市场信心一片低迷的情况下,对银行系基金的首发规模也并不十分乐观。

  第三,从银行系基金自身的角度来考虑,在首发规模和投资运作上银行系基金必定以谨慎为本,这也导致短期内银行系基金也难对市场产生实质性影响。作为银行系基金的首只股票型基金,工银瑞信基金自然希望在首发规模上能树立起品牌效应,博得头彩。但出于谨慎考虑工银基金本身也并不希望偏股型基金发出太大规模,规模过大势必影响到其成立之后的投资运作。2004年首发的大规模基金在运作上的困难已经颇为明显。而在投资运作上,银行系基金需要符合银行本身的稳健形象,自然更愿意涉足货币市场基金领域。在首发基金限定为偏股型基金后,银行系基金也将突出该基金的中低风险特征,以稳健为首要原则。据悉工银瑞信基金的首只基金将为平衡型基金,其股票投资比例也将在较大的范围内浮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银行的谨慎态度。

  其四,从成立之后的投资角度看,银行系基金在短期内也许并不能为市场带来实质性的改变。首先基金业目前面临的投资困局同样也将困扰银行系基金。虽然管理层积极鼓励银行系基金进入股市,但基金成立后是否投资,如何投资则完全取决于基金业绩的考虑。其次在投资风格上银行系基金也许也不能为市场带来惊喜。银行自身的人才储备多集中在货币市场和国债市场,而股票投资部分主要依赖于从目前基金行业内的人才挖掘,这也表明银行系基金在投资理念、投资风格上将与目前的基金趋同。最后出于风险防范的考虑,强调稳健风格的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会尽量使投资多元化,分别选择投资货币市场、债券、股票市场的时机,银行对入市会相当谨慎,银行资金究竟什么时候会投资于资本市场,投入资本会有多大的规模,增量资金规模有多大,考虑到品牌、运作困难、投资时机、信用危机等制约因素,银行系基金操作短期不可能对市场产生大的影响。

  由此来看银行系基金入市从长远来看无疑是个利好,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如果期待银行系基金的入市能对股票市场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则并不现实。尤其是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这一利好能否敌过股权分置、经济增速下滑预期的影响尚难预料;尤其是临近中报发布,上市公司报表很可能将显示出明显的利润下滑态势,如果看空的因素过多,银行资金也将是独木难支。

  相关专题:商业银行准入基金业

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调查
 ·您认为此举将对市场将有何影响?
   有形之手托市,大利好
   短期刺激,趋势不变
   利好过后是利空,涨得急跌得狠
 ·您认为后市行情将如何发展?
   5·19牛郎又来
   6·24套牢梦魇
   不确定
[发表评论]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基金新闻 全部银行系基金新闻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