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评论 > 新基金业 > 正文
 

博时6号:纯债基金正逢当时 老百姓理财的首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4日 08:07 中国证券报

  单云

  年过六旬的老王刚刚退休,手上有一点积蓄,想搞点投资寻求保值增值。可面对市场上林林总总的理财品种,老王直挠头。

  投点什么呢?存银行,虽然资金安全,就像进了保险箱,可收益率太低,银行一年
期定期存款税后利率只有1.80%;投资股票,老王又摇摇头,这玩意儿虽说收益高,但风险相对也比较大,老王告诫自己,收益宁可少点,但不能冒风险,本金一定要安全。

  老王的苦恼很普遍,代表了相当部分投资者的想法。他们迫切需要寻找一种风险不高、收益率适中的理财产品,来为其资产保值、增值。有关理财专家分析认为,针对这批投资人设计的、目前市场上比较热门的理财产品有货币市场基金、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券商集合理财、集合资金信托以及投资理财型保险产品。不过,最适合老王这样普通老百姓的应该还是债券型基金,比如博时基金管理公司即将发售的短期纯债券基金――博时稳定价值债券基金(博时6号)。

  热点理财产品各有不足

  受前段时间货币市场基金热潮的影响,老王等一批投资者很想把钱投到货币市场基金上,不过,在听说货币市场基金虽然流动性好,风险也低,但收益率目前已呈下降趋势,不会再有以前平均超过3%的收益率之后,他改变了主意。招商证券基金研究员吴志刚对此解释说,货币市场基金指投资于短期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以及大额可转让存单等货币市场工具的基金品种,它本身不是投资工具,其角色应当是充当现金管理工具,力争在基本无风险的前提下为持有人提供稳定收益。它主要适合于有闲置资金,偏好低风险,并准备随时使用资金的投资人购买。

  吴志刚解释说,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虽然曾经达到3%,但是不可忽视的是,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货币市场基金年收益必将下降至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回归其现金管理工具的本色。而最近数据显示,绝大多数货币市场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经降到了2.5%以下了。

  很多银行门口打着大大小小的横幅:“银行理财产品一年收益率水平在3.2%”,有关专家解释说,人民币理财产品投资方向与货币市场基金类似,加上目前银行在中国具有较高的信用等级,因此人民币理财产品也具有很好的安全性。但是其流动性不是太好,即投资者如果需要及时用钱,可能不会像开放式基金直接赎回那么方便。专家分析说,人民币理财产品一般不允许提前支取,否则将会承受一定的利息损失,投资人只能得到很低的收益率。一些期限较长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如三年期产品虽然规定了提前解约的条款,但是投资人也需要缴纳一定的解约手续费,造成损失。此外,一些人民币理财产品允许投资人在急需用钱时候可办理质押贷款,增强其流动性,但手续较为繁琐,质押率一般为70%,同时投资人还将承担质押贷款利息。因此整体而言,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流动性较为不足。而且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较为固定,根据投资期限和投资金额的不同而享受不同档次收益率,1年期的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在3%左右,但对于税收语焉不详,此外,如果利率上升,人民币理财产品仍按以前的既定利率计算收益,难以享受利率上升的好处。

  投连险、分红保险和万能险在市场上也很受投资者关注。其共性是兼具保障和投资理财功能,将保单的价值与保险公司运营和投资的业绩联系起来;不同的是,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分红险不设单独的投资账户,每年分红具有不确定性;投连险设置了几个不同风格的投资账户,客户自由选择,可能享有较高回报的同时也承担较高的风险;而万能保险设有单独的投资账户,同时具有保底利率的功能。但无论是投资连接险、分红险还是万能险,首先都是保险产品,侧重于长期投资,注重实现保险保障功能。投资人若要中途退保,投保的前几年保险公司核算的现金价值一般会很低,投资人将会承担不小的损失,因此投资理财型保险产品的流动性相当低。

  券商集合理财和集合资金信托进入门槛高,流动性不强,其对于普通投资者似乎遥不可及。券商集合理财是指监管部门允许券商发行近似于证券投资基金的理财产品,券商作为这种理财产品的发起人和管理人,并按照集合理财计划进行投资。根据《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限定性产品接受单个客户的资金不低于5万元,非限定性产品接受单个客户的资金不低于10万元,显然门槛较高。而且,其只需定期向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报告,信息披露不如基金及时透明,而且流动性也比开放式基金稍逊一筹。

  集合资金信托与券商集合理财一样,只适合于有较大数额的闲余资金、风险承担能力较强,追求较高收益的投资人。按照《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单个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不得超过200份合同,每份合同不得低于人民币5万元,且不得在公开媒体进行产品宣传等,因此集合资金信托产品的投资门槛也很高。此外,信托合同具有明显的非标准化特征,难以在公开市场转让和流通,流动性受到限制。加上信托产品设立期限一般较长,都在一年以上,虽然有些信托产品设立了类似开放式基金的申购和赎回机制,但难以根本解决流动性缺陷。

表一:主要理财产品特点对比一览
产品 适合投资群体 投资门槛 安全性 流动性 收益性
货币市场基金 适合于有闲置资金,偏好低风险,
准备随时使用的投资人
最低 ★★★★★ ★★★★★ ★★☆
人民币理财 适合于有闲置资金,
偏好低风险的投资人
★★★★☆ ★★☆ ★★
券商集合理财 适合于有较大数额的闲余资金、
风险承担能力较强,
追求较高收益的投资人
★★★ ★★★ ★★★
信托产品 适合于有较大数额的闲余资金、
风险承担能力较强,
追求较高收益的投资人
最高 ★★ ★★ ★★★★
投资连接险 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
年轻投资人
★★ ★★★
分红险 适合于有稳健理财需求,
追求获得保险保障的投资人
★★★★★ ★☆
万能险 适合于有稳健理财需求,
追求获得保险保障的投资人
★★★★★ ★★

  博时6号引领理财新时代

  理财专家建议说,适合老王这样普通投资者的还是债券基金品种。什么是债券基金呢?债券基金是一种以债券为投资对象的基金,它通过集中众多投资者的资金,对债券进行组合投资。债券基金具有低风险、低波动率、稳健收益的特性,因此在海外极受青睐。如在美国,到2004年底,将近一半的美国家庭拥有共同基金,其中又有64%以上的家庭及个人投资者拥有债券基金。

  博时稳定价值债券基金将是国内第一只纯债券基金,有关人士预测说,博时稳定价值基金的推出,将引领理财新时代。

  据介绍,博时稳定价值基金有四大优势值得投资者注意:一是稳健理财。博时稳定价值债券基金不投资股票、可转债,主要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中短期债券,包括国债等,久期明确控制在三年之内,投资组合的收益率波动性小,锁定了基金资产的安全性,且每日计提收益,基金净值稳定增长。

  二是投资成本低。目前所有的债券基金产品都有一定的申购赎回费,交易成本较高。博时稳定价值债券基金首次提出申购赎回费为零,其认购费、申购费和赎回费均为零。而在管理费和托管费方面,博时稳定价值债券基金水平低于其它债券基金,明显低于股票基金。

  三是流动性强。货币市场基金之所以能稳步做大,其重要因素之一是其流动性好,能有效充当现金管理工具。博时稳定价值债券基金在这方面不输货币市场基金,资金到帐快捷,赎回款T+1日从基金帐户划出。

  四是业绩基准更高。货币市场基金的业绩基准一般为一年期定期存款税后利率,博时稳定价值债券基金的业绩基准为两年期定期存款税后利率,目前为2.16%。

  国泰君安证券有关人士同时认为,博时稳定价值债券基金还有一个比较吸引投资者的创新分红方式——即在满足基金可分红的条件下,博时稳定价值债券基金每季至少分红一次,每年最多12次。每次分配比例不低于已实现收益的90%,博时基金希望以精心设计的“即收益、即分配”的分红方案,确保投资者及时获得投资收益。

  有关人士介绍说,基于以上特点,博时稳定价值基金同时也是机构投资者的首选。据悉,目前一般企业在债券投资上的地位,与个人投资者很相似,都没有资格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也都因为面对高交易费用等因素而很少进入交易所市场。企业直接投资债券市场,安全性、流动性难以保障,通过购买开放式债券基金,流动性自然强于债券市场。广发证券基金研究员毕秋香介绍说,对于资金有流动性和安全性要求的机构、有资金投资于债券市场的机构、财务公司、拥有闲置资金的一般企业和保险公司都适合投资博时稳定价值基金。

  纯债基金正逢当时

  博时推出稳定价值基金这只纯债券基金可谓正逢其时,因为其正碰上债市的良好上涨势头,从而可为投资者带来收益。有关专家认为,从后市来看,“长期债――中期债――短期债”轮番上涨的态势有望出现,债券市场将进入一波较长时期的上涨行情。

  业内人士分析说,债市的火爆,有多种因素作支撑。一是国家紧缩政策的成果初显,预示今年国家宏观调控措施手段开始回稳。央行加息的可能性减小,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债市的平衡发展;二是管理层对债券市场的发展也是政策暖风频吹,在今年,债券市场创新的步伐明显加快,就在最近的几个月里,有关国债买断式回购、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银行间债市金融债发行、远期交易、企业短期融资券等新的管理办法出台,涉及面涵盖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从而提供了大量新的债券及衍生交易品种,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资产配置手段,防范风险的能力加强;三是资金面宽裕,这是因为债券机构投资者队伍逐步扩大,如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正在筹建,保险系管理公司有望面世,再加之银行惜贷情绪较重,银行间市场资金充足,市场短期利率不断创出新低,一二级市场债券收益率在资金推动下不断走低,诸多因素导致资金面相当宽裕,最终也推动了债券行情的上涨。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博时6号新闻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