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评论 > 新基金业 > 正文
 

开放式基金场内申赎即将启动 股民将成潜在基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 09:39 潇湘晨报

  商业银行纷纷在基金行业自立门户,终于迫使基金管理公司另辟渠道。据悉,深交所将于近日发布开放式基金场内申购、赎回业务规则,允许基金持有人通过交易所平台投资基金,大部分开放式基金只能在场外申购、赎回的历史成为过去。此举意味着7000万股民都将成为基金的潜在投资者,而券商则有望在当下“青黄不接”的时期获得一笔不菲的佣金收入。

  场内申赎只待时机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之中。

  4月1日,深交所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发出通知称,拟于近期通过交易系统开展开放式基金的申购、赎回业务,要求各会员单位及有关基金做好相关技术准备。6月4日,根据深交所的安排,部分券商参加了开放式基金场内申赎业务的联网测试,测试结果基本正常。

  昨日下午5时左右,记者接到来自深交所的消息称,该所将在当晚发布《开放式基金场内申购、赎回业务相关规则》。然而,当晚7时左右,深交所却临时发布通知称上述规则将延期公布。记者随后致电深交所新闻发言人张文璋博士,他表示不清楚延期的原因,并要求记者耐心等待深交所发布上述规则。

  记者了解到,目前,有关开放式基金场内净值揭示、系统开发等准备工作已全部完成,深交所草拟的《开放式基金场内申购、赎回业务相关规则》已经获得证监会审批,不日将正式实施。同时已有基金公司向有关部门申报通过交易所进行基金份额申购赎回的方案。也就是说,场内申赎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7000万股民将成准基民

  长期以来,银行作为基金公司的主要代销渠道,每到基金发行期,基金管理公司的营销人员“如果不在银行,就在去银行的路上”,但银行与基金公司“粥少僧多”的局面决定了银行代销渠道远远无法满足基金营销的需要,并且基本上不会为基金的持续营销提供帮助。伴随着银行系基金的逐步入市,银行渠道代销能力的逐步走低已经成为长期趋势,长期依赖银行卖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面临着渠道再造的紧急任务,而借力券商和交易所平台无疑是一条“多快好省”的途径。

  相对于截至2004年底尚只有500万的基金持有人数量而言,场内申购赎回的启动将为基金迅速开拓一个巨大的市场——基金管理公司不需要花太大的力气就能够利用现成的券商渠道,使高达7000万的股民都将成为潜在的基金投资者。

  据悉,深交所即将推出的场内申赎方案已得到了基金管理公司的普遍欢迎。业内人士认为,开放式基金如能实现在场内申购、赎回,电子系统和交易平台的快速、经济性将使基金申赎的成本降低,未来申购、赎回费率降低将是大势所趋。

  券商收获大蛋糕

  允许开放式基金场内申购、赎回也将为券商提供新的利润来源,业内人士预计,券商将由此形成一个新的盈利模式。

  一方面,目前券商均在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和盈利模式,网上申购费以及部分赎回费形成的收入将划归券商,这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另一方面,场内申购赎回有利于活跃场内交易,券商佣金收入也有望水涨船高。据了解,一些没有基金代销资格的券商正积极申请资格,争着分享这块蛋糕。

  虽然从理论上说,场内申购、赎回为费率降低提供了条件,但业内人士认为,考虑到基金急于渠道再造,同时为了避免银行等传统代销机构在短时间内彻底抛弃基金,基金管理公司在近期内大幅下调场内申购、赎回费率的可能性不大,顶多是略低于银行。

  (本报记者 张冬萍)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基金新闻 全部申购新闻 全部赎回新闻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