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评论 > 新基金业 > 正文
 

外资欲掌握绝对话语权 基金合资勿忘民族品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9日 13:44 中国证券报

  □记者 易非 深圳报道

  按照入世协议,基金业已于2004年12月11日放松对外资入资基金业的比例限制。近来,有多家合资基金的外资出资比例接连触及49%这一上限。但外资似乎并不满足。某合资基金外方营运人士表示,如果条件允许,他们肯定会选择独资。他们的目标相当明确:掌握基金公司运营的绝对话语权。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不少本土基金公司向记者表示,面对竞争日益惨烈的格局,基金公司要想生存并取得发展,必须“傍大款”,要么投靠银行、保险,要么走合资之路,而在这两条路中,他们更青睐走合资之路。

  一边虽心有不甘却又暂无他法,一边又一往情深,中国基金业合资大潮有望加速涌起。这一浪潮是以国内基金业“潮打城头寂寞回”告终,还是将导致中国基金业“基因再造”?

  外资带来了什么

  2002年12月27日,国内首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招商基金管理公司成立;2003年4月28日,招商安泰系列基金成立……这些举动将中国基金业推进到全面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但当时,不少人为合资基金捏了一把汗,猜测海外资产管理公司是否会水土不服。

  此后两年间,合资基金发展迅猛。截至2004年年底,国内已有13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成立,占已成立基金公司家数的28.89%,外资方涵盖美、法、荷、英、加、德等国际上著名的资产管理机构。虽然有个别基金的绩效在同类型基金中“垫底”,但多数基金的绩效水平属于同类型基金中的中上游。

  业内人士认为,合资基金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其成功的因素也给了国内基金业很大的启示。如外方的风险管理意识,在国内市场以跌势为主的近两年中,这种风险管理意识尤其显得重要。还有比较先进的资产组合管理技术。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外方,在其数十年的发展中,注重开发量化的投资管理技术,并且还根据具体的基础市场行情状况给予适当的、及时的调整和修正。此外,不同于内资基金公司,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相对较少受到国内股东方的“干扰”,这给了大规模的、专业性的投资运作相对稳定的投资运作环境,和相对较长的持续运作时间。不过,对于合资基金良好的表现,也有基金业人士并不那么服气,他们认为,投资是门艺术,没有长胜将军,合资基金好的表现是因为他们入市基本上是在2003年或是更晚,市场已经大幅下跌,不过是占了时机选择的便宜而已。

  外资还能带来什么

  尽管外资在基金运营上显现出一定优势,给国内基金业带来了全新的理念与技术。但是,近期基金合资潮的苗头,还是让业内人士有些担心。“如果照这样搞下去,外资会一统基金业的天下。”某基金公司总经理有些担心地说,“基金业还会有民族品牌吗?”

  他的担心并非全无道理。这位总经理和多位业内人士的担心来自中国台湾省基金业的前车之鉴。1983年以后,台湾的投资基金业开始大规模组建合资基金,但此后,基金市场渐渐为外资公司所垄断。在1998年底,台湾基金业全面向外资开放,允许外资建立全资子公司。结果在18个月内,台湾基金业一半以上客户资金转到外方手中,10大基金公司有6家被收购。而香港基金市场被国外资产管理公司把持的现象更加明显,在资产管理领域,几乎都是海外巨头的天下。

  “其实,现在优秀的本土基金公司在投资流程管理及风险控制上与合资基金并无较大差距。”新疆证券基金研究员王年华向记者表示。记者对本土基金公司调查时,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经过近两年与合资基金之间的竞争与沟通,二者相差并不大。“海外投资技术我们可以引进,如果需要的话,我们还可以从海外引进投资人才,我认为投资技术上并不会存在太大差距。”深圳一本土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这样表示。

  “区别主要在于理念。”一位不久前从本土基金跳槽到合资基金的基金经理说。“比如,海外资产管理公司在投资上有铁的纪律,在仓位比例上严格限制,这些都是在上百年发展中经过无数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而本土基金公司在这方面逊色一点,此外,在用人上,外资也看得更远一些。”但他又认为,在投资模型上二者其实相差并不大。

  必须要有民族品牌

  如果这些业内人士的看法成立,那么,外资在投资、风控给本土基金带来的技术并不会太多,其主要依靠资本制胜、理念制胜。但就是这可能导致外资通吃中方。某本土基金公司总经理担心地说,“中外股东想法并不一致,国内股东把盈利看得很重,而外资在国内处于培养客户阶段,他们会不惜一切成本,树立自己的形象,一亿元的资本金,外方占49%,不过是600多万美元,即使两三年全亏了,对它们也无所谓,大不了再追加600万美元,而中方如果亏掉这么多,中方股东一定无法承受,更没有实力去追加投资,到那时,也正是外方通吃中方的时候。”

  如果我们只有将钱交给海外资产管理公司在中国的合资基金公司来管理,这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并非什么幸事。“这意味着外资通过控制基金业来控制了中国的整个资本市场。”一位资深人士这样摇头叹息。目前,在很多合资基金中,外方管理人员占据主要岗位,起主导作用,而中方管理人员一般只占据次席。

  业内人士这样描述基金业引进外资的初衷:当初国内基金业观念较为落后,体制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在基金业引进外资,希望能引进先进的投资观念和技术模型,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产品创新与设计开发能力,从而促进国内基金业更为健康地发展。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基金业已经基本实现了这样的初衷。现在需要严肃思考的一个新问题是:我们基金业应该如何树立自己的民族品牌?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监管部门对本土基金公司予以大力扶持;本土基金公司也必须争口气,在文化理念、经营管理、投资运作上尽快与国际接轨,把投资业绩做上去,成为老百姓理财的好伙伴;股东也应尽量把眼光放长远,基金股权的倒来倒去以及对经营层的干预,只会扰乱基金公司的投资运营,最终降低基金股权的价值;此外,一些基金公司即使需要选择合资,也要力争以此引进投资技术与先进理念,坚持“洋为中用”,而不是将主导权拱手相让。

  实际上,国内一些本土基金公司已经初显基金业龙头之相,这些基金公司能否继续扛起基金业民族品牌的大旗,走自主创新发展的道路,是上上下下必须关注的问题。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基金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