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评论 > 货币市场基金 > 正文
 

货币市场基金齐降收益率 合理收益率约2.7%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8日 10:56 人民网-市场报

  “稳赚不赔”的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开始出现忽高忽低,甚至负值

  □韩如冰

  上周开始,17只货币市场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全部降到了3%以下,最高的2.8%左右,最低的则不足2%,这在内地货币市场基金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其实在“五一”长假前,就有传
闻显示,多家公司已经不堪忍受收益率的一味比拼,有意在假期后将收益率做下来。节后,货币市场基金的一周的表现也充分印证了该传闻。

  高收益率难持续

  自2004年第四季度开始,货币市场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一直高居3%以上。这种状况与央行在市场毫无预期的情况下突然加息有关,当时市场普遍预计中国进入加息周期,导致货币市场利率陡然升高。当时某些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稳定在3.4%左右,由此带来其规模的井喷式增长,先后有华安、南方和招商3只基金加入基金的“百亿俱乐部”。到2005年一季度末,我国货币基金的整体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份,并在一季度全部表现为净申购。

  进入2005年,货币基金出现了几次令市场高度关注的事情:有的基金短暂出现7日收益率超过10%的情况,也有基金在某日出现每万位收益率为负数的情况。尽管出现异常的基金公司在次日做出了解释,说明了由于套现高息票券导致,并告诫投资者这只是暂时现象和不可持续的,很快就会回到同类基金的正常水平。随着投资者心目中“稳赚不赔”的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开始出现忽高忽低,甚至负值,关于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和流动性风险的讨论又浮出水面。

  市场上存在两个误区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市场上存在着两个误区,其一是觉得货币基金肯定是不会亏损的,其二是货币基金的年收益率不低于3%。其实,衡量货币基金收益率的指标很多,有长期指标和短期指标之分。所谓基金7日收益率是以最近7日(含节假日)收益所折算的年收益率。基金理财专家提醒大众:正因为7日收益率代表过去7日的收益情况,投资者实际未必能享受到该收益水平。

  业内人士指出,从理论上说,只要是投资就可能亏损,货币市场基金出现亏损其实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投资者不必大惊小怪。有部分货币基金的基金经理举例指出,如果货币市场基金还处于建仓期,收益率偏低,一旦面临大规模的赎回,可能会被迫低价卖券,从而导致最后出现亏损。

  尽管短期指标不能反映货币基金的长期收益,但由于它的示范效应非常明显,因此有不少基金管理公司为了追求旗下货币基金的规模,把7日收益率作为不断攀比的标杆。但货币市场基金的特性决定了它不是一个单一追求收益率的品种。从披露年报的货币市场基金报告显示,所有基金的全年投资收益率都没有超过3%。

  叫停“擦边球”

  4月1日,《关于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等相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正式出台,从那时开始,基金经理都认为,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确实难以维持3%以上的高收益率。其后,央行宣布银行超额准备金利率下降,诱发回购利率大幅回落,致使短期货币市场品种的收益率随之明显下滑。

  除了政策因素以外,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下降还有其市场因素,其主要是因为市场收益率下降和持仓债券的到期。虽然一定阶段高息券推高了基金的收益率,但是随着债券的到期,最终还是逐步摊薄整体收益。随着市场的整体收益率下降,新购买的债券收益率降低,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也将下降。

  合理收益率约2.7%

  那么什么是货币基金的合理年化收益率范围呢?几只货币基金的基金经理判断都趋于一致:应该是在2.7%左右。对于追逐货币基金的短期收益率而牺牲货币基金的流动性,基金经理们也认为是舍本逐末的行为。具体算一下账,现在的市场利率水平提供的年收益率在2.5%-3%之间,扣除货币市场基金本身约0.68%的基金费用,货币基金的年收益率的合理范围相当明确。如果要超过这个理论上限,基金经理必须付出牺牲货币基金的流动性的代价。

  货币市场基金一枝独秀,几乎所有的基金公司都在热烈追捧,多家公司把下一只基金产品定位于货币市场基金。同时,银行系基金公司也把出炉后第一只产品定位于货币基金。市场资金逐步云集货币市场,将直接导致货币市场基金利率走低。货币基金维持高收益难以持久;另一方面,货币基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也越来越引发关注。在这个大背景下,货币基金构筑联盟集体调整收益率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货币基金新闻 全部货币市场基金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