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基金一错再错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5日 07:25 证券时报 | ||||||||
□ 窦彬 债市似乎成为了基金在投资方面难以迈过去的一道坎。 基金一季报显示,尽管从去年底以来的债市涨势如虹,涨幅甚至达到了惊人的10%,但是债券基金整体业绩确表现平平,多只基金在一季度的业绩甚至未能跑赢业绩比较基准—
令持有人更加不安的是,债券基金出现如此方向性的错误判断已不是第一次了:债券基金选择了一个最不应当的时点推出:在经历了六年的债市大行情,利率水平经过一降再降后也处于历史低位的情况下,债券基金在2002年如雨后春笋般地推了出来,其所面临的高位累积风险是显而易见的。结果,债券基金立足未稳就迎来了债券市场的罕见大熊市,持有人因此受到了巨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债券基金遭遇全面大量赎回就不足为奇了。 按理说,去年底开始的这轮债券市场大牛市为债券基金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提供了契机,毕竟,业绩才是硬道理。不能忽视的是,也有少数债券基金成功地抓住了这次难得的机遇,业绩表现相当良好,如大成债券就以4.15%的净值增长率大幅跑赢2.67%的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然而,已经成为惊弓之鸟的债券基金经理多数在回避风险的指导思想下与债券大牛市失之交臂了。更加不幸的是,债券基金转而重点投资的可转债偏偏大幅回调,这对于本来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债券基金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如此错上加错就意味着,债券基金要彻底走出低谷将变得异常艰难了。 人无完人,孰能无过?从情理上看,鉴于资本市场本身的复杂性,债券基金经理的运作失误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具体到一个行业,一个领域,这种失误可能就是致命的。具体而言,像债券基金在投资上如此一错再错,在大方向上接连判断不准,市场给予改正的机会可能就是十分有限的,至少多数债券基金将面临信任危机。基金经理们必须反思的是,为何会出现目前的局面?如何给投资者一个满意的答复? 一个细分市场的失利当然无损于整个基金行业的快速发展,恰恰相反,这就证明了市场优胜劣汰机制能够发挥出重要作用。与债券基金命运相反的是,曾经因为管理费率过低而受到多数基金公司冷落的货币市场基金从去年开始异军突起,不仅整体规模大幅增长,其目前的总量已经超过1200亿,而且几乎成为了每家基金公司的必备产品。虽然目前不能说货币市场基金就完全取得成功,但是,市场的认同是比较肯定的了。这就是市场的力量在使然:任何产品最终都必须通过市场的检验才能证明成功与否。 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基金业竞争日益激烈,较高的市场化程度令绝大多数基金公司都感受到了较大的生存压力。由于进入时间不同等各种原因,基金公司的生存状况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其中,新产品的即时发行对于一些基金公司来说很关键,特别是据此通过市场检验来走出困境。那么,给予每个公司充分的发展空间与机会,让市场来说话而不是其它力量起主导作用,这一点至关重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