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基金恢复本色功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3日 07:33 证券时报 | |||||||||
在3月17号公开市场上,3个月和3年期央行票据的收益率分别下降到了1.4492%和3.3%,分别回落57和42个bp;而到3月24日,上交所剩余期限在一年期附近的国债品种收益率已经在2%至2.12%附近横盘,从这些数据看,货币市场近期收益率有下降趋势。业内认为,中国政府获得到难得的升息机会,调高房贷利率也发出了升息的信号,年内加息的预期进一步增强。
在大加息周期背景下,央行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使得利率传导机制更为有效,但这也将使得货币市场收益率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加大——此时较长期限组合所面临的价格波动性将更大,从而对应的风险更大。 由于我国货币市场基金发展时间仅一年半左右,相关法规不甚完善,在此阶段投资者对收益性的关注超过对其流动性的关注,由于投资策略的不同,各货币基金之间出现了一定的业绩分化,但透视其高收益率构成因素可以发现,各基金在正回购运作、组合剩余期限及对浮动债的控制上比较微妙,其中潜在问题已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 业内人士认为,货币市场基金不是低风险、高收益的代名词,而应成为投资者管理资金头寸、进行流动性配置的工具,在利率市场化逐渐加快、和管理层新政的实施后,货币市场基金将回复其本色定位,整个市场的理性发展是可期的。(晓 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