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评论 > 正文
 

基金缘何缺失独创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7日 15:49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孙健芳 北京报道

  随着货币市场基金不断热推,基金产品的设计制造中的困扰因素也日益突出。

  在股东和投资者利益的权衡上,在外部市场因素的影响和公司内部战略规划的契合上,在基金产品的制造销售与推广运作上,基金公司正在寻找却又很难找到一个全面的利益均
衡点。

  在市场面前,基金公司战略正在变得微不足道。从1998年基金业发展至今,无论是基金投资、基金销售,还是基金产品创新,都无法逃离所谓的“羊群效应”。

  股东、投资者与管理层的角力

  “我希望中信基金公司发行一只股票型基金。”3月19日,在中信基金公司投资者见面会上,一位姓纪的老先生对中信领导层提出建议。他表示,自己相信中信品牌,所以从去年中信发行第一只基金——中信经典配置时就购买中信产品,但由于市场行情不好,此基金产品一直亏损,“如果此时中信发行一只股票基金,投资者就可以在股市低点时进行基金转换,分享股市上涨的收益。”

  在谨慎地听取投资者意见之后,中信领导层表示,公司目前发行这只货币市场基金就是为投资者考虑。

  但这只货币市场基金的发行,让管理层更多是感到了股东方的沉重压力。“如果再不给股东分红,股东都跟管理层急了,管理层地位也不保。”一位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道破实情。

  而分红的基础是基金公司必须有利润,利润源泉则是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按照目前基金公司费率标准计算,股票型基金管理费率为1.5%,而货币型基金管理费率仅有0.33%。“所以,每个股东都希望其投资的基金公司发行股票型基金。”另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坦言。

  对基金公司热衷管理费已经成为基金业最被诟病的话题,也是基金公司最不愿意正视的主题。在专家引导下,一般投资者也开始对基金公司收取管理费的行为指手画脚。在他们看来,基金公司投资盈利收取管理费无可厚非,但投资产生亏损了,凭什么依旧提取管理费!?

  最近经常被拿出来举例的数据是:从2001年9月21日到2004年底,开放式基金发展到了101只,总规模已经达到了2381.47亿份。截至2004年6月底,基金公司在开放式基金方面提取的管理费是19.74亿元;托管银行收取的对于开放式基金托管费是3.53亿元;开放式基金投资人获得的红利累计是60.98亿元;但投资人所持有的开放式基金份额账面亏损73.18亿元;这意味着投资人在缴纳了23.27亿元的相关费用之后,投资3年实际回报是亏损了23.4亿元,这还不包括投资封闭式基金的税费支出。

  除了股东和投资者之间利益难以权衡之外,对新老投资者利益平衡也影响基金产品的进程,“我们本来准备去年就发新产品的,只是因为统计老股东的数据才延迟了发行日期。”中信基金人士告诉记者。

  战略和市场的悖离

  “完善产品线”成为每个欲发行新产品的基金公司的宣传口号。“一般情况下,基金公司会将第一只基金产品定位为股票型基金,这样才能做出公司品牌,之后才按照公司发展方向进行有序安排。”新世纪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国内基金产品基本上是沿着这么一条主线进行:从1998年到2002年是封闭式基金的朝代,期间产品是清一色的封闭式基金产品,此朝代在2002年9月10日以银丰基金的发行为终结,目前市场上共有54只封闭式基金;之后基金市场进入了开放式基金的天下。

  期间,从2001年底到2002年中期,市场以股票基金发行为主;其后多只债券基金纷纷登场,包括华夏债券、大成债券等债券基金都是在此期间发行的;2003年初,合资风潮引进了伞形基金,多家基金公司蜂拥而上,纷纷发行伞形基金;进入2004年,由于2003年股票基金市场良好的投资业绩,导致基金销售出现“井喷”行情,于是基金公司又开始一窝蜂地推出股票型基金;随着宏观调控的进行,股票型基金从赚钱效应变成了赔钱效应,于是货币市场基金开始大行其道。

  2003年底,基金市场还只有一只货币市场基金,在2004年底已经达到9只,到2005年3月已经有14只货币市场基金产品成立。“现在,谁还敢发股票型基金,那简直是自寻死路。”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除了喜欢跟随主流外,来自银行的压力也让基金公司无法按照既定战略规划发行新产品,“我们本来准备发行一只货币市场基金,但是银行不愿意,因为他们也不愿意发行太多的货币产品,毕竟这对银行存款的冲击力度很大。”一些市场部人士说明无法赶上潮流的原因。

  另外,来自证监会的不确定因素也太多,有些公司虽然将产品上报给证监会,但是无法顺利通过,这种风险尤其反映在新产品创新上。所以,多数公司还是愿意采取产品跟进策略,虽然发行规模不如创新者高,但最起码能够维持温饱。

  “管理层、基金公司天天玩创新,其实是很搞笑的事,真正会有多少‘创新’细胞?”一位市场人士提出批评,“现在的货币市场基金格局就又是一个证明,创新不是硬推出来的。”

  基金公司的尴尬角色

  与国外基金公司不同的是,国内基金公司一开始都担当起产品的制造商、销售商和投资顾问三重角色,这三种角色之间的冲突和基金公司权衡则影响着基金产品制造过程。作为制造商,其责任是不断研发新产品,完善产品线;作为销售商,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基金产品的销售;而投资顾问的职责是负责基金投资运作。

  在国内一些基金公司内部,这三种角色是通过这样的程序衔接起来的,“一般情况下,首先投资研究部门设计产品一些基金公司如湘财荷银有专门的产品设计小组负责设计产品,然后征求市场销售部门的意见,之后进行产品论证(可能会聘请外部专家),最后由基金公司高层做出决定。”华夏基金公司人士解释。

  对小基金公司来说,如果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在产品设计上,这是不经济的。“因此我们将部分产品设计的业务外包了,”新世纪基金公司负责人表示,“因为其中涉及到许多数量化的内容。”

  但更多的基金公司仍旧处在盲目产品追随阶段,“我都不知道我们公司的基金产品是怎么出来的,公司也在天天搞产品设计,但都好像在偷偷摸摸进行。”一位老基金公司人士抱怨,“而出来新产品都是跟在人家后面走。”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基金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