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转开闹剧又起 媒体报道不实基金兴华紧急停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6日 10:45 证券时报 | |||||||||
□本报记者 程林/文 市场传言使得基金兴华(资讯 行情 论坛)在本周五出现异动。3月25日,基金兴华在开盘伊始,买单即大量涌入,到10点28分,其涨幅即达到6.09%,成交迅速放大到3991万元,换手率达到2.6%,此后交易被突然强行停止。
不实的报道使本次基金兴华突遭停牌。但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在“封转开”问题悬而未决并成为业界日益关注的焦点时,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带来对市场的影响。昨日,两市基金指数逆市上升2%左右,封闭式基金成交金额放大约两倍。 停牌始末 昨日,基金兴华高开后,成交不断放大直到停牌。 盘面异动立即引起有关方面关注,“在发现盘面异动后,根据交易所规则,我们对基金兴华实施停牌。”上交所基金债券部副总监袁伟东对记者表示。 10点28分左右,基金兴华紧急停牌;11时24分左右,一份名为《基金兴华紧急停牌通知》的文件出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首页,该通知称:“3月25日开盘后,基金兴华因媒体不实报道导致交易异动。” 据了解,在当天,北京一家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即将于2006年11月到期的基金兴华的‘封转开’计划已上报到证监会,如果‘封转开’顺利实施,最大的受益者将是保险资金,投资者回报率可能高达54%。” 风雨欲来 华夏基金机构理财部经理张后奇表示,该媒体发布的完全是不真实的消息,有关作者在没有与公司做任何沟通和证实的背景下,即做出以上报道,张同时承认:“该报道能引起如此的市场反应,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而华夏基金营销部副总经理李一梅对记者表示,从该消息的关键内容来看,错误之处就很明显,报道中说,基金兴华将于2006年11月到期,因此提出“封转开”,而实际上,基金兴华的到期日是2013年。 基金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近期有消息说保险公司已就基金兴业(资讯 行情 论坛)的“封转开”问题,要求华夏基金做出积极的行动,并以在该公司开放式基金中的份额赎回作为要挟的条件,北京某媒体可能是搞错了,把基金兴业写成了基金兴华。 根据有关资料,基金兴业成立于1991年11月,在15年运作期后将于2006年11月到期,将是我国首只到期的封闭式基金,而该基金份额仅有5亿份,主要持有人是包括人保、太保在内的保险公司,尽管该基金折价并不是太高,但基金业内确实有消息说,保险机构可能以此为突破口,要求基金兴业首家实施“封转开”。 不过华夏基金李一梅表示,她个人并没听到有关保险机构对基金兴业“封转开”的要求。李一梅表示,“封转开”确实是我国基金的一个方向,但具体怎么操作、方案怎么设计还有待市场各方的共同协调,并要有关部门同意方可实施。 各方博弈 本次基金兴华突遭停牌,实际上折射出我国封闭式基金积存已久的问题,那就是长期的折价、长期的低流动性互相影响、导致封闭式基金日益边缘化,封闭式基金持有人特别是保险机构深受损失,要求转为开放式基金的呼声日益强烈,而其他投资者也日益关注到这种高折价带来的套利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使封闭式基金的走势出现异动。 2月底,54只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分别在17.5%-41.5%不等,但大部分折价在40%左右,作为持有份额最多的保险机构来说,“封转开”所带来的利益冲动显而易见,而保险机构持有的开放式基金筹码此时是可以作为谈判筹码的。 但问题在于,“封转开”并不是简单的形式转换。相关的利益涉及基金持有人、基金公司、监管层多方。“封转开”无疑有利于维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但它会触及基金公司长期形成的收入结构,更会触及由此带来的赎回压力。如果这种压力影响到基金公司的生存甚至波及到二级市场的稳定,这无疑是管理层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封转开”问题的解决,需要的是各方利益的综合平衡,考验的更是参与各方和管理者的智慧及勇气。 周五,基金业内真正传闻的主角基金兴业并无停牌,该基金全天下跌0.13%,成交金额459.7万元,换手率0.92%,交易量并无明显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