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依靠少数个股 基金对宏观调控给予高度关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1日 07:37 证券时报 | |||||||||
□刘兴祥 上周三下午收市后,本报组织了一个小型内部研讨会,其中邀请了几家基金公司的投资与研究方面的负责人,主题是研讨当前股市投资策略,但是,这些基金人士却在研讨中对宏观调控表达出异乎寻常的担心:当时已经传出的确切消息表明,今年前2个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达24.5%,进一步收紧房贷政策。在这些基金人士看来,24.5%的增幅与收紧房
基金开始对宏观经济与宏观调控给予高度关注!这是一个让记者感到比较振奋的新动向。要知道,在去年4月份,基金公司普遍对即将到来的宏观调控缺乏心理准备,投资策略上也出现较大偏差,集体错判大势,并因此受到市场诟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经历了去年的一次深刻教训后,基金经理们显然已经即时地补上了这一课。据悉,部分基金公司的研究部门已经配备专门的研究员对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及可能出现的政策动向进行密切跟踪。从这个角度看,基金公司在研究与投资方面确实是不断走向成熟,尽管这是以不小代价所换取的。 令人关注的是,基金经理对宏观调控的关注在具体内容上与以往是有比较明显差别的。一般而言,投资者关注的是宏观调控对大盘的影响,即对深沪股指的影响。然而,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表示:“不再关心大势,关键还是看个股。”近期股市也出现了相当明显的“一九现象”,极少数个股(同时也是基金重仓股)完全脱离大势而表现强劲。据悉,让基金经理牵挂的是,宏观调控对哪些行业与个股会产生较大影响,包括负面与正面的。显然,这才充分显现了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优势所在:对问题的分析看得更加深入,也更成熟。 宏观调控之忧的另一方面在于,如果象去年一样引发股市大调整,那么,基金业受到的冲击将很可能难以想象。如果以投资者追求的绝对收益来看,一个客观事实是,基金在2004年的整体业绩表现难以令投资者满意,近期新基金发行日益艰难已经表现得相当明白了。因此,如果基金在2005年仍然难以让投资者获取一定的投资回报,那么,基金的市场认同度很可能大幅下降,新基金发行的形势必然会更加严峻,部分基金公司的生存状况将遭遇困境。毕竟,基金依靠少数股票只可能会远远跑赢大盘,至于绝对回报的多少就是一个未知数了。 出现上述情况,基金公司可以用好公司太少等理由来解释。但是,不得不直面的现实是,多数基金持有人目前还只相信最终的绝对回报,即所谓“以回报论英雄”。因此,任何解释都是没有太大作用的。以此来看,宏观调控之忧确实不容忽视。特别是,目前的基金发行速度还是比较正常的,与去年相比也没有太大变化,如果今年全年的基金发行总量仍然达到较为可观的一个数字,那么,因连续无回报带来的负面影响就将更加大了,对未来几年的基金业发展很可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既然政府可以因宏观经济发展过热而进行调控,那么,在基金发展速度上为何不可以打前量,并进而同样搞“宏观调控”呢?例如,对基金发行速度进行必要的调整,对同类基金产品的简单复制进行适当控制等。要知道,新股发行还须看二级市场的脸色呢,基金发行无疑同样需要综合各种因素来进行适当调控。当然,市场本身的变化规律还是要尊重的,宏观调控的目的就是要使市场更加充分而有效地发挥调节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