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吊子开放式能赎回不能申购 德盛小盘瘦身难成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5日 09:09 21世纪经济报道 | |||||||||
“半吊子”开放式“只能赎回,不能申购” 本报记者 谢飞 深圳报道 1月19日,深圳一位基金持有人张先生愤怒地向本报投诉,称作为国联安德盛小盘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持有人,他却长达半年一直不能申购该基金。
记者通过了解发现,国联安基金管理公司的德盛小盘基金自去年4月13日成立,于2004年7月9日开始办理赎回业务,但至今确实没有放开该基金的申购。 国联安德盛小盘基金这种长期不允许持有人自由申购的安排在国内开放式基金里头还是首例,这种安排是否合理,引起了广大基金持有人的极大关注。 半吊子开放式 德盛小盘基金是国联安基金公司于2004年3月15日开始发行的一只基金。在2004年3月11日刊登的发行公告中,它将预计的发行规模的上限定为30亿份,开业内发行设定上限规模的先河,体现了机构投资者的高度理性。 3月中旬,借市场上扬的强大推力,海富通收益增长基金、中信经典配置基金两个百亿基金横空出世,国联安被这波发行的热浪所深深感染了,通过3月27日的另一则公告,他们把德盛小盘基金的预计规模上限调整到了60亿份。 他们的相机而动获得了市场的狂热响应。 原本是一个月的发行期,德盛小盘在4月8日就停止认购,根据其4月13日的成立公告,其首发规模达83.234亿份。 然而投资人的狂热认购导致德盛小盘募集规模远远超出了其目标投资盘面的消化能力。根据其招募说明书,小盘股的界定方式为每季度中国A股市场中股票按流通市值从小到大排序并相加,累计流通市值达总流通市值50%的股票。按此标准截至2004年第四季度,上述股票的流通盘为5500亿,剔除ST股、2004年3季度季报亏损股票以及市盈率在40%以上的股票,盘面缩减为3175亿,其中涵概了950多家上市公司,平均每家公司的流通市值为3.34亿。由于一只基金投资单只股票不能超过其流通盘的10%,德盛小盘势必会以类似指数投资的方式投资多家公司以实现其投资需求但2004年后三个季度的上证综指从1758.15泻到1266.5,跌去28%,德盛小盘受其规模所累,难现投资效益。 业内认为小盘基金的最佳规模是20亿到40亿,超过50亿就非常难管理了,德盛小盘基金为自己今后的运作“主动”制造了尴尬。 7月6日,在德盛小盘基金成立三个月之后,按惯例,这只基金应该打开其申购和赎回业务。但德盛小盘却只发出了名为《德盛小盘基金开放赎回业务公告》,称:“根据《德盛小盘精选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契约》、《德盛小盘精选证券投资基金招募说明书》等有关规定,德盛小盘精选证券投资基金定于2004年7月9日起开始办理日常赎回业务,暂不开放申购业务。” 很多持有人并没有注意到这条公告与以往其它基金公告的区别。2004年7月6日的这个公告中,德盛公然宣布该基金“暂不开放申购业务”,也就是说,德盛小盘只能赎回,不能申购。但很多持有人依照惯性思维,并没有注意到这只“半吊子”开放式基金的诞生。 持有人张先生称他是在去年“9.14”行情的时候才发现这个问题的。他说,由于德盛小盘成立之后,市场走势一直不好,德盛小盘基金的净值一路走低,跌破面值,基金持有人损失很大,2004年9月13日其单位净值已达0.929。在“9.14”行情的时候,他认为时机来了,可以适当介入,希望通过再买一点德盛小盘,以摊薄自己初期购入德盛的成本,减少损失。 但当张先生兴冲冲地跑到德盛基金工商银行代销网点的时候,银行柜台小姐告诉他,德盛小盘基金的申购一直没有打开。张先生其后多次与国联安基金公司联系,对方告知其目前仍然无法放开申购,要投诉可以找证监会。 1月21日,记者联系到国联安公司,对方告知,德盛小盘基金至今确实仍然无法正常申购。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1月21日,记者就此采访国联安市场发展部副总监曾衡文先生。曾表示:“目前公司也听到持有人对此的意见,我们正在和托管行以及监管部门等协商,希望有一个妥善处理的方案。” 国联安有关人士对本报记者说:“基金公司一般来说都是希望基金规模越大越好,这样公司可以收取更多管理费。德盛之所以暂不开放申购,确实是从维护全体持有人利益的角度出发,因为基金规模太大运作会有一定困难,对基金持有人反而不利。” 但在发行之初,为什么作为管理人的国联安没有坚持这一规模控制的原则,翻倍提高其发行上限呢? 他解释说:“在国联安之前,国内没有小盘基金,这方面的运作经验很少,最初我们根据国外的经验认为,30亿是比较好的规模。根据过去8个多月的操作情形,我们已经有一些经验,我们认为较大的基金规模是可以有效管理的。” 曾衡文又称:“由于德盛发行的时候定位的是小盘基金,根据当时的市场状况,我们发行的时候定的是60亿份的规模,但没想到当时市场很好,发行没几天就到30亿,没多久就到了60亿。发行提前结束,规模达到83亿。由于发行规模超过了最初预定的规模,和有关部门沟通之后,决定暂不开放申购,只允许赎回,以期望能降低到合理规模。” 由于市场低迷,净值下跌,持有人不愿赎回,让基金规模自然回归到合理规模的如意算盘国联安没有打响。这个“暂不开放”一下子就“暂”了半年。 国联安的有关人士对很多持有人表示,暂不开放符合有关契约的规定。 记者就此查阅了德盛小盘基金的契约,该契约第三部分,对申购和赎回是这样规定的:“在本基金日常开放期间,本基金规模超过30亿份时,基金管理人可根据当时基金运作情况、市场情况等决定是否暂时停止接受投资者申购申请。若基金管理人决定暂时停止接受投资者申购申请,应当在至少一种中国证监会指定的媒体上刊登公告。” 从契约上看,德盛小盘成立时规模已达83亿份,大大超过30亿份的契约规定,基金公司暂不开放申购在契约上没有问题。可是将发行规模上限由30亿调到60亿的正是国联安基金公司,它分明是主动“过界”,而此时又反借契约规定剥夺投资者的申购权利,颇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架势。 国联安市场发展部总监陈明月对此回应称:“当时发行的时候市场需求很大,超出我们预料,投资部门随即对基金的各种可能的规模做了很多测算,研究多大规模是基金可控的范围。当时我们测算过60亿、90亿的规模,认为60亿的规模也是可以操作的。”陈表示,小盘基金毕竟是刚开始,对何种规模比较合适尚有一个探索的过程。 张先生认为,开放式基金区别于封闭式基金的最主要特点就在于开放式基金成立之后,可以自由申购和赎回。出于某种特殊原因,某只基金暂不开放申购或者赎回,是可以理解的,但持有人长期的无法申购或者赎回,这是否已经抹杀了开放式基金的基本特点? 张先生说:这种暂不开放申购,要多长时间?如果一直暂不开放到清盘,那与封闭式基金有何区别?并且,张先生还表示:目前很多持有人在购买的时候对基金的契约根本没有仔细阅读,对一些条款也无法掌握得这么仔细。 适度规模之困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王群航对本报记者表示:“开放式基金暂不开放申购在国内还是第一例。” 王群航说,在基金公司都拼命追求规模的情况下,德盛能主动限制基金规模的确还很少见,应该说是从基金运作的角度考虑维护了原持有人的利益。 目前也有其它基金公司在考虑暂停申购的事宜,但据记者了解,该公司暂停申购只有几天时间,期限非常短。 有关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暂不开放”的时间太长也并不合适,因为一方面影响了部分持有人的自由操作,另一方面也将其它持有人挡在门外,毕竟,封闭太久的话就失去了开放式基金的基本特征。 如何既能保持适当的合理规模,又能让持有人的自由度更高,而不是简单长期封闭,是基金公司应该考虑的一个新问题。比如德盛小盘的问题,是否可以对申购行为区别对待,如考虑到原持有人摊低成本的诉求,可以允许原持有人申购,而对新持有人以及其他投资人暂不开放。抑或通过修改基金契约彻底改变基金的投资标的。 有关专业人士认为,德盛小盘基金暂不开放申购的问题,实际上是基金公司盲目追求规模而自己种下的一枚苦果。基金公司大多希望基金规模多多益善,很少考虑一只基金的适度规模是多少。特别是在基金发行旺季的时候,很少考虑基金运作的难度。 截至发稿,本报收到国联安基金管理公司对此问题的回复。国联安基金公司于21日下午召开了关于“客户对于德盛小盘基金开放申购的需求以及开放申购流程”的讨论会,国联安称:公司正在积极与主管机关、托管银行、律师行相关部门人士进行沟通,希望能有一个好的处理方案,以满足客户需求。 据悉,该问题有望在近期得以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