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宁可不做不可做错 机构无心恋战市场贫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2日 11:34 证券时报 | |||||||||
□本报记者 荣篱/文 1月15日,证监会公布了第一批IPO询价对象名单。入选的机构一共五类:保荐机构信托投资公司、基金公司、财务公司和QFII,共134家机构。这五类机构基本代表了中国股市阳光正规资金的来源。
然而在市场上,这五类机构的力量却并不强大:券商落马、保险资金入市不积极、信托财务等力量薄弱,处于快速上升期的基金却又投资风格雷同,完全不足以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投资群体。 券商: 930亿不过是个数字 此次进入IPO询价对象名单的保荐机构共有52家,而目前有保荐资格的券商有75家。2004年初,券商数量为129家,其中综合类券商97家。虽然券商数量过百,但其可用于股市投资的资金却相当有限。有关规定要求,券商自营规模不得超过净资产的80%。2003年底122家券商的净资产总额为1215亿元,公布了净资产额的91家综合类券商的净资产总额为1162亿元,也就是说,券商可以用于自营的最大规模仅仅约为930亿。 事实上,930亿的数据也只是一个理论数据而已。近年来,券商经营风险一一暴露,一大批券商纷纷落马。因此,券商真正能用于投资的金额应该远低于此数。据了解,此次一批保荐机构未入选询价对象名单就与“挪用客户保证金和存在重大经营风险”有关,包括大鹏证券、汉唐证券、南方证券等在内的一批传闻将被接管或已被接管的券商均被排除。 委托理财被暂停,截断了券商资金来源的另一个渠道。2003年5月,券商集合理财被叫停。为加强对证券公司从事的集合性受托投资管理业务的监督管理,中国证监会发出有关通知明确指出,该会正在加紧制定新的规范证券公司集合性受托投资管理业务的管理办法,在新办法实施前,证券公司不得向特定或不特定的多数投资者募集资金设立集合投资计划、从事集合性受托投资管理业务;在通知发布之日起,正在募集的集合投资计划,必须立即停止募集。近两年过去了,券商集合理财业务仍然没有重开。虽然于去年10月发布的《关于证券公司开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现已进入试点阶段,但目前只有极少数券商获得了试点资格。 基金: 宁可不做,不可做错 在券商纷纷落马的同时,基金却迅速膨胀壮大,单是2004年一年,基金公司的资产管理总规模就比2003年翻了一番,基金总资产已超过3200亿,其中可以用于股票投资的金额至少应该在1700亿以上。 然而,上百只可以投资于股市的基金却没有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尽管现在的基金有股票型、平衡型、偏债型、全债型。在股票型基金中还有以投资中小企业板为主的基金,也有投资大盘蓝筹的,名目繁多。 在实际的操作中,基金趋同的现象却越来越严重。从2003年开始,基金大规模投资同类型股票,形成了著名的“二八”现象。2003年基金半年报显示, 65只基金持有市值最高的前20只股票的持股市值占基金持股总市值的49.02%,也就是说超过300亿的资金堆积在20只股票上;这一现象在2003年年末进一步加剧,2003年年末,出现了基金动用近五百亿资金重仓持有20只股票的现象。进入2004年,基金界甚至声称“二八”现象将进一步持续并愈演愈烈,并向“一九现象”进军。基金选股的趋同,在择势上也表现出强烈的趋同。 客观地说,基金业投资趋同有着其客观原因。一方面由于基金资产扩张规模过快,而股市可投资的优质上市公司有限,造成基金不得不扎堆投资;另一方面,基金的资金性质也决定了基金管理人不愿意铤而走险、标新立异。与券商、私募基金等追求绝对收益的机构不同,基金追求的是相对收益和业内排名。标新立异有可能一时风光,也有可能“死得很惨”,因此基金管理人“宁可不做,也不可做错”的心态严重。 后继资金乏力 纵观中国股市,除了基金还在勉强支撑外,已很难找到活跃的机构投资者。私募基金被清理出局、券商整顿,市场盼望已久的保险资金、年金都迟迟没有正常进场,QFII更是势单资金少,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 可以说,保险资金和年金是市场对后续资金的最大企盼,2004年,这两种资金都被允许直接进入股市。然而,这两种资金至今没有正式入场。保险投资机构原本也是IPO询价对象,但由于目前没有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正式进入股市,因此,首批IPO询价对象中,保险机构无一在内。保险资金直接入市不积极的同时,其撤出股市的步伐却有加快的迹象。2004年12月,保险公司投资基金的总规模为575亿,比11月下降了123亿,创下五年来最大降幅。不仅如此,从2004年10月以来,保险公司投资基金的规模就连续三个月下降,这一现象实属少见。 QFII是近年来一股倍受市场重视的力量。但其受重视并非由于其资金雄厚,而是其作为境外合资格投资者的身份。从资金量上讲,QFII近年来增长的速度并不快,到目前为止,其被允许投资中国股市的资金为34.25亿美元。 财务公司是近年来崛起的另一阳光机构,与沉寂多年的信托相比,财务公司还屡屡出现在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不过,总体而言,信托和财务公司目前仍然力量微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