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尴尬难以摆脱市场质疑 要拿业绩证明自己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3日 09:53 北京晨报 | |||||||||
在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日益机构化的今天,基金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截至目前,其资产净值已超过3000亿元,约占深沪两市流通市值的1/4。 毫无疑问,作为市场中举足轻重的机构主力,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和投资品种对市场和其他投资者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但因为种种原因,基金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始终无法摆脱市场议论乃至质疑,这与基金所处的政策法律环境、市场发育水平和自身治理结构是分
然而,基金所面临的处境确实很尴尬。曾经连续几年排在十大热门行业之列的证券投资行业,在2004年居然被列为十大高危行业之一。作为这个排名的注脚,基金经理这个以前最为炙手可热的职位,目前也成为一个最为动荡的职位。据统计,2004年度共有54只基金更换了基金经理,更换率为49%。如此人事动荡是与业绩息息相关的。正如同球队战绩不佳时,教练的“下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当然,目前基金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基金颇受微辞之处还在于其千人一面的风格。这里固然有上市公司业绩普遍较差,可供选择的股票池太过狭小的原因,但由此带来的弊端却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造成集中持仓个股的流动性趋弱以及风险的积聚,一旦遇到系统性风险带来的单边下跌,就必然将所有基金导向囚徒困境。 特别是在崇尚价值投资理念的今天,基金管理人应进一步强化自身对于上市公司各种动向的敏感度,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财务数据的研究上。比如近期发生的“伊利事件”,使许多基金纷纷“中招”,甚至包括以往排名一直靠前的明星基金。其实,在“伊利事件”爆发之前,该上市公司已经出现了一些可称之为异常的先兆,能不能在这种情况下保持足够的警觉并采取措施,恰恰是能够反映基金经理人判断和决策水平的地方。 基金理财与普通投资者最大的区别是人才,建立在高智商的人才库和严密组织体系之上的深层次分析和实地考察能力,都是一般投资者所望尘莫及的。基金管理人理应用更加出色的业绩证明自己。对于大量的在各种情况下都义无反顾地申购基金的投资者而言,这样的要求当不为过。(深圳 尤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