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依然看多 或第三次联手博弈伊利股权归属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 08:59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谢飞 深圳报道 由于伊利流通股股东的比例高达66%,有机构甚至表示,如果有实力的企业愿意收购,价格合适,流通股股东可以在二级市场将股权转让给他们。
对基金来说,长期以来的伊利问题终于以让流通股东受难的方式最后爆发了。 “问题爆发了,伊利的问题也暴露得差不多了。”对基金公司来说,伊利现在终于落地了,但还有一个问题始终让机构投资者无法释怀:郑俊怀、金信等持有的伊利股权最终怎么处理? 股权的归属,是伊利的最后悬念。 政府或收回股权? 伊利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600887.SH)的股权构成为,总股本3.9126亿股,流通股2.577亿股。其中前十大股东是,金信信托持有14.33%;呼和浩特启元投资公司持4.38%;华宝信托持3.86%;博时价值增长持3.3%;华世商贸持2.16%;建行信托包头营业部持1.94%;内蒙古财信实业持1.85%。 目前,华世商贸和第一大股东金信信托所持有伊利的法人股在2004年12月28日被内蒙古检察院悉数冻结。市场普遍怀疑,这些股权遭冻结与郑俊怀实施的MBO有关。 华世商贸成立于1999年,持有伊利股份法人股844.85万股,法定代表人正是张显著,伊利股份董事会秘书。 而金信信托持有的14.33%股权是从当地政府以2.8亿元资金收购过来,被认为是郑俊怀使用上市公司资金委托金信的MBO。 这两部分股权加起来总计占伊利总股份的16.49%,由于伊利股份股权相当分散,这部分股权已经占据相对控股地位。此外,占4.38%的启元投资也是伊利股份高管持股的。 目前,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对金信等这部分伊利股权的处理相当关注。因为,伊利事件之后,这部分股权由于挪用上市公司资金购买,已是非法,郑俊怀和金信信托显然已经无法再持有这部分股权,股权必然要重新处理, 近期对于这部分股权,市场上有两个传言,一是政府收回股权,二是蒙牛收购。 有重仓伊利的基金经理对记者透露:目前传得很盛的是当地政府可能收回伊利的股权。 有机构称,由于伊利在呼和浩特是当地的重要企业,当地政府介入非常深。在郑俊怀被刑拘之后,当地政府就强势介入,派出当地的副市长为班底的领导入驻伊利。 “如果政府收回伊利股权,这让我们很担心。”某重仓伊利的机构说。 某基金经理表示:之所以表示担心,主要是因为政府如果收回股权,好不容易市场化的伊利股份可能面临政府行政的干预和介入,这对于一家市场化的公司来说,是很糟糕的事情,伊利的前景就很难预料了。 但在前期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伊利党委副书记兼监事会主席杨贵称,伊利并没有被政府接管,呼和浩特市副市长武文元和市委副书记张彭慧到伊利只是在紧急情况下协助工作。 1月6日,记者就股权归属问题向伊利股份证券事务代表询问,他表示:“目前,还处于检察院调查阶段,伊利股份方面还没有得到股权归属问题的说法。” 基金盼蒙牛或实力资本出手 记者采访的多家基金等机构都认为,政府将股权回收不是一个好方案,希望伊利的股权最终能由实力企业接手。 “对基金来说,蒙牛收购或许是最佳的方案。”深圳某重仓伊利股份的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 他认为,从两个公司的发展来看,如果蒙牛和伊利能合作,双方能有效控制乳品的价格,这样,价格方面的竞争就会减少,有利于提高两个公司的业绩。 但由于蒙牛是在香港上市的,两个公司存在的同业竞争问题如何处理会出现一个问题。不过他认为,这个问题不大,如果蒙牛收购伊利,蒙牛的股票在香港肯定大涨。 但在前次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蒙牛接管收购的传闻,伊利高层反应激烈,坚决否定了这样的说法。1月5日,蒙牛副总裁孙先红在北京召集新闻媒体专门辟谣,否认了蒙牛收购伊利的说法。 有券商认为,不管蒙牛是否能收购伊利,只要能由有实力的企业出手,流通股股东都会欢迎。本报曾获悉,雀巢当初愿出20元/股的价格购买伊利原控股股东呼和浩特财政局的股份(比金信信托的每股10元高一倍),如果此番有外资依然愿意出手,机构投资者认为,也是伊利的一大利好。 由于伊利流通股股东的比例高达66%,有机构甚至表示,如果有实力的企业愿意收购,价格合适,流通股股东可以在二级市场将股权转让给他们。 由于政府对伊利的介入非常深,有基金公司担心存在政府先期将股权从金信和郑俊怀手里收回的可能。 对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来说,伊利股份从最高的13元跌至今天的9元附近,跌幅已近40%,“按伊利目前的业绩,能上15元!”基金依然看多伊利,在近期,有不少资金开始在9元附近买入,但基金机构最终能否解套,悬而未决的控股股权的最终归属成为基金等机构的最大心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