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公告 > 基金2005年第四季度报告 > 正文
 

长盛成长价值证券投资基金2005年第四季度报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1日 23:58 证券时报

  一、重要提示

  本基金管理人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 )的董事会及董事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本基金托管人中国农业银行根据本基金合同规定,于2006年1月18日复核了本报告中的财务指标、净值表现和投资组合报告等内容,保证复核内容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

  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投资有风险,投资者在作出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本基金的招募说明书。

  本报告会计期为2005年10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本报告中的财务资料未经审计。

  二、基金产品概况

  1、基金简称:长盛成长价值基金

  2、基金运作方式:契约型开放式

  3、基金合同生效日:2002年9月18日

  4、报告期末基金份额总额:1,061,313,048.73份

  5、投资目标:本基金为平衡型基金,通过管理人的积极管理,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挖掘价值、分享成长,谋求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定增值。

  6、投资策略:本基金投资策略为主动性投资,在战略性资产、战术性资产、股票和债券选择三个层面进行积极配置,力争获得超过投资基准的业绩回报。在资产配置方面,股票资产比例为35%-75%,债券资产比例为20%-60%,现金资产比例不低于5%。

  7、业绩比较基准:中信综合指数收益率×80%+中信国债指数收益率×20%

  8、风险收益特征:本基金属平衡型基金,在承担适度风险的前提下,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

  9、基金管理人: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0、基金托管人:中国农业银行

  三、主要财务指标和基金净值表现

  (一)主要财务指标

  2005年4季度主要财务指标

  所述基金业绩指标不包括基金份额持有人交易基金的各项费用,计入费用后实际收益水平要低于所列数字。

  (二)本报告期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及其同期业绩基准收益率的比较

  (三)自基金合同生效以来基金份额净值的变动情况,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变动进行比较

  长盛成长价值基金累计份额净值增长率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的历史走势对比图

  (2002年9月18日至2005年12月31日)

  四、管理人报告

  (一)基金经理小组成员介绍

  闵昱,现任本基金基金经理。男,1976年出生,经济学硕士。1999年加入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先后担任基金同智基金经理助理、基金同德基金经理助理、基金同益基金经理、基金同智基金经理。

  因工作需要,根据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决议,公司决定聘任闵昱为长盛成长价值基金经理。上述事项已按有关规定报中国证监会基金部备案,并于2005年10月21日公告。

  吴刚,现任本基金基金经理。男,1969年出生,南开大学理学硕士。1994年7月至1995年7月在君安资产管理公司工作;1995年7月至1996年10月就职于太平洋保险公司深圳分公司;1996年10月至2002年4月在国信证券有限公司任投资经理;2002年4月至2003年1月在中融基金管理公司任基金经理;2003年2月加入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因工作需要,根据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决议,公司决定吴刚不再担任长盛成长价值基金经理,上述事项已按有关规定报中国证监会基金部备案,并于2006年1月5日公告。

  罗敏,现任本基金基金经理助理。男,1975年出生,武汉大学经济学硕士。2000年12月至2002年4月就职于西南证券研究所任行业研究员。2002年5月加入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从事行业研究工作;2004年3月调入公司投资管理部。

  (二)基金运作合规性声明

  本报告期内,本基金管理人严格按照《基金法》及其各项实施准则、《长盛成长价值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监管部门的相关规定,依照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在认真控制投资风险的基础上,为基金持有人谋求最大利益,没有损害基金持有人利益的行为。

  (三)四季度市场回顾

  2005年四季度,股指出现了先抑后扬的震荡走势。市场初期延续了9月下旬以来的获利回吐调整,并最低下探到1067点。从12月开始,在政策利好、股改优质公司填权示范效应、

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快、外围股市尤其是香港国企指数不断走强等因素的合力推动下,市场出现了期待已久的慢牛行情。综合来看,截止到12月底,上证指数收于1161点,较三季度末略涨0.47%。其中石化、金融、有色、
房地产
等行业表现突出,而电力、交通运输、医药等防守性较强的行业表现相对较差。从市场热点来看,权证的推出无疑是报告期内市场最壮观的一道风景,极大的活跃了市场的投资热情。

  (四)四季度本基金运作总结

  四季度以来,在市场的震荡过程中,本基金通过精细运作,保持了基金净值的稳定增长。截至12月31日,基金份额净值1.060元,较3季度末上涨2.32%;同期上证指数上涨0.47%,本基金比较基准下跌0.32%。本基金总体表现显著高于基准水平。

  四季度,本基金继续秉承一贯的稳健投资风格,一级资产配置中股票仓位基本稳定。增持的股票主要包括中国石化等发展前景较好、估值较低的大盘价值型蓝筹股,以及楚天高速等成长性较好的中小盘个股;而减持的个股主要集中在航空、交通运输等行业。我们投资的总体思路是:在行业配置上,采取适当降低重仓行业集中度、配置更加均衡的投资策略;在风格类资产上,采取适当降低大盘类股票比重,增加成长性较好的中小盘个股投资权重的策略。从个股收益分解来看,本季度正收益贡献最大的个股主要有

中兴通讯、大商股份、伊利股份、中国石化、宏达股份等;负收益贡献最大的个股主要有上海机场、深圳机场、山东基建、申能股份、长江电力等。

  (五)未来市场展望和本基金投资策略

  展望下阶段市场走势,我们认为:市场经过连续5年的大跌后,积累的泡沫已经得到充分释放,2006年市场将迎来真正转折。

  我们认为决定2006年股指涨幅的主要因素仍然是宏观经济基本面,而新老划断等资金面因素并非主要因素。在中性偏悲观的宏观经济环境下,考虑到目前较低的估值水平、理想的股改对价、制度性缺陷的不断完善,市场环境已发生了积极变化,2006 年股指有望出现15%-20%左右的涨幅。而一旦经济成功转型或是企业盈利下降趋势企稳,以全新面貌出现的A 股市场可能出现一轮较大的牛市行情。总体而言,我们认为当前市场隐含的潜在投资机会远远大于投资风险。

  在市场偏乐观的前提下,下阶段本基金将采取更具进攻性的投资策略,一方面适当减持消费品等防守性较强的行业配置,适当增加制造业、服务业、以及部分低估的周期类资产的比重;另一方面,进一步分散行业集中度,增加部分发展前景较好的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此外,从风格资产上,进一步降低大盘股的投资比重,加大对成长性较好的中小盘股的投资。

  下阶段我们除了积极关注优质公司的股改以外,还将积极寻找人民币长期缓慢升值的大背景下的投资机会、各类产业并购整合带来的投资机会、政府在转轨过程中出台各种价格、税收等政策性调整带来的行业系统性机会,同时深入分析权证等金融衍生品对股票投资的替代或避险作用。

  五、投资组合报告

  (一)报告期末基金资产组合情况

  (二)报告期末按行业分类的股票投资组合

  (三)报告期末按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序前十名股票明细

  (四)报告期末按券种分类的债券投资组合

  (五)报告期末按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序前五名债券明细

  (六)投资组合报告附注

  1、本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的前十名证券的发行主体无被监管部门立案调查记录,无在报告编制日前一年内受到公开谴责、处罚。

  2、基金投资的前十名股票,均为基金合同规定备选股票库之内的股票。

  3、其他资产

  2005年12月31日其他资产构成

  4、报告期末持有的处于转股期的可转换债券明细

  六、基金份额变动单位:份    

  七、备查文件目录

  (一)备查文件目录

  1、关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设立长盛成长价值证券投资基金的批复

  2、长盛成长价值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

  3、长盛成长价值证券投资基金托管协议

  4、报告期内披露的各项公告原件

  5、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营业执照和公司章程

  (二)存放地点和查阅方式

  以上相关备查文件,置备于基金管理人的办公场所,在办公时间内可查阅。本季度报告分别置备于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的办公场所,供公众查阅、复制。并将季度报告至少登载在一种由中国证监会指定的全国性报刊及本基金管理人的互联网网站上。

  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二○○六年一月二十一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35,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