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分化 优胜劣汰机制或提上日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 07:53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家路美

  近一段时间以来,新基金发行此起彼伏,在试图分享证券市场收益的同时,也为饱受赎回折磨的基金公司输送了新鲜血液。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新基金的首发规模仍存在较大悬殊,这就使得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分化。业内人士认为,管理规模是基金公司基本面的外在体现之一,管理规模的上升可反映其整体实力和未来发展空间。

  截至二季度末,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拥有380多亿份基金份额,最小的基金公司还不到1亿份基金份额,贫富分化趋势进一步加剧。7月份,又有十来只新基金发行、成立,但上述现象仍得以保持。

  资料显示,截至二季度末,管理规模超过200亿份的基金公司有5家,分别是南方公司、华安公司、华夏公司、博时公司、易方达公司。这些基金公司业绩优秀,给持有人带来了较好回报,是基金市场的中流砥柱。5家公司合计管理规模约1420亿份,占基金市场的四成左右,其控制权基本上也牢牢地掌握在内资手中。

  100亿到200亿份的基金公司则有4家,分别是嘉实公司、大成公司、招商公司、国泰公司。4家公司合计管理规模510亿份左右,约占基金市场的一成半。部分市场表现不错的合资基金公司已经跻身到较前位置。

  而大多数基金公司的规模介于10亿至100亿份之间。31家基金公司分享了近半市场份额——1560亿。

  还有10家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不足10亿份。这些公司旗下有一到两只基金,但基金的首发规模都不是很大,经过屡次的赎回洗礼后,就逐渐变成了“迷你”基金。有家基金公司仅有的一只旗下基金已跌破1亿份额。这10家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合计不足29亿份。

  近几年,基金公司队伍不断壮大,内资、合资基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但基金公司基本面却出现参差不齐的迹象。部分基金公司运营稳定,管理规模呈整体上升趋势。这些基金公司通过树立良好品牌、业绩较为突出等积极因素,获得持有人的普遍认可,因而旗下基金往往因为净申购而不断扩大规模,其新发基金也常常“爆棚”,被投资者超额认购。南方、华安、易方达等旗下的绩优基金,就支撑着这些公司不断刷新管理规模的纪录。同时,也有为数不少的基金在中下游水平“奋斗”,一部分基金公司自成立以后,就没有太大起色。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基金公司牌照只见增加,没有减少,而随着基金公司队伍的继续扩张,优胜劣汰机制很可能提上议事日程。这不但有助于基金市场的良好发展,也有利于维护持有人的权益。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