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基金首次套牢保险机构 流动性缺失是主因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0日 07:00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 |||||||||
记者 程林 “某保险公司已在数只开放式基金中套牢。”一位基金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以前,由于在封闭式基金套牢的问题,保险基金曾经遭遇尴尬,但在开放式基金被套,却还是第一次。
流动性缺失是主因 流动性缺失成为保险机构套牢的原因。据了解,在该机构大量申购的某只开放式基金中,由于上半年的赎回,已萎缩到2亿左右的规模,而该保险机构一家就占据了1个多亿的规模。“一旦保险赎回该基金就要清盘,在中国这种国情下保险机构会面临很多人情上的阻力,难以实施赎回,也就被套住了。”该基金高管表示。 根据我国基金的实际操作规定,在单个开放日,基金净赎回份额申请超过基金总份额的10%时,称为巨额赎回。巨额赎回申请发生时,基金管理人在当日接受赎回比例不低于基金总份额的10%的前提下,可以对其余赎回申请延期办理。由于巨额赎回和赎回延期发生后,基金需要公告,可以想象,对于其他基金持有人来说,更加刺激他们的赎回冲动。 保险机构高度敏感 无独有偶,记者采访的另一位基金公司投资负责人透露,自己公司旗下的一只开放式基金也把某保险机构套住了。据了解,在该基金发行之时,有两家保险机构都参与了申购,其后基金运作顺利,净值增长较快,于是其中一家保险机构迅速赎回,另一家保险机构反应不及,现在也只能套在里面无法赎回。 该人士透露,由于屡屡被套,现在保险机构对基金公司高度敏感,只要基金公司发生诸如高管变动,基金经理更换,以及股东变化等情况,保险机构马上会过来询问情况,稍不满意就立即赎回。 举例来说,前段时间,平安保险(资讯 行情 论坛)曾在一天之内申购一百亿的基金,但对于一家此前合作频繁,但今年发生高管变动的基金公司,平安保险没有投一分钱。 一家保险机构的基金投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该公司选择基金,一般只选择排名前三分之一的基金,但不投业绩最高的基金,宁愿选择次高或者更低一点;在规模上不选规模过大或过小的基金,过大的基金操作不易,获取高额回报不易,过小的基金业绩好做但容易被套;另外对公司稳定性和历史业绩非常重视,如果股东或管理团队发生变化,就要立即判断对公司的影响,如果影响是负面的,那么对公司的产品就会立即赎回,不再申购。 法规迟迟不出 保险机构越来越精明,这是不少基金人士反映的情况,例如在基金套利上,保险机构就是始作俑者,当上市公司因股改停牌,保险公司就申购投资这些公司的基金,等到股票复牌,基金净值一般都会涨2至3个百分点;而在货币基金上,保险机构也利用和新股申购的时间差大量套利。 但在另一方面,保险投资基金法规的不严密也成为一个问题,到2006年6月,我国保险机构持有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1374亿元,成为股票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但以控制“交易对手风险”为核心的保险资金运用行业基准迟迟没有出台。 而几年操作下来,除了身陷汉唐等“问题券商”之外,保险资金在基金上的投资也是几经风雨,在保险获准对基金后,由于对各基金公司情况不太了解,加之内部考核制度不严密,不少保险机构出现购买“人情”基金的情况,个别大型保险公司竟然投资了160多只基金,没有任何标准可言。 因此保险业内人士认为,为了防止保险机构人为的失误和道德风险,进而产生投资上的失误,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尽快设定行业投资标准是很必要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