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基金接近生死线 中国首只清盘基金会否出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 06:53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 |||||||||
记者 程林 6月30日,各开放式基金将各自的净值和规模情况公之于众,有关数据显示,上海某基金公司旗下的一只开放式基金份额已缩减至4350万份,资产规模缩减到5147万元,已经无限接近5000万净值的“基金生死线”。
根据有关资料,该基金成立于2005年7月,首募规模4.09亿,到2005年底份额就萎缩到1.4亿,2006年中,跌破5000万份额。在这个过程中,相比其他开放式基金来说净值表现逊色,只增长了约30%,在基金运作期间份额的大额赎回对基金运作产生了影响。 根据我国基金有关法规,在开放式基金合同生效后的存续期内,若连续60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或者连续60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达不到100人的,则基金管理人在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后有权宣布该基金终止。若合同生效后连续20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向中国证监会说明原因和报送解决方案。 当然,业内普遍认为,中国首只清盘基金在近期还难以出现,因为这关系基金公司的面子问题,谁也不愿意成为首家清盘的基金。例如两年前,由于债券市场的低迷,当时两只债券基金的规模缩小到一个亿之下,市场就产生“债券基金何时走向清盘”的讨论。但此后,两只债券基金中一只在基金公司的支持下份额保持得相当稳定,而另一只债券基金则在去年5月顺利转为货币基金,回避了这个问题。 但不能否认,基金清盘压力已扑面而来,据记者统计,到今年6月底,份额在5000万以下的基金1只,份额在5000万~6000万的基金有3只,份额在6000~1个亿的基金有9只,这些基金实际上都面临着清盘的压力。 不少基金公司已采取加大营销力度来缓解基金清盘风险,例如某基金公司已开展对某小盘基金的费率优惠活动,活动期间,申购该特定基金的投资人给予六折的申购费率优惠。而在去年基金公司自有资金运用规则出来后,不少基金公司运用相关条款,自购旗下基金份额,例如在上海的某只开放式基金中,来自股东的认购就达到4000万元,而如果抛去了这部分,该基金早就达到清盘标准。但问题在于,如果这些小盘基金始终得不到市场认可,只是依靠基金公司自有资金认购,一是基金公司资金有限,总会有跟不上的一天;二是即使这样维持,意义何在?因此从各方面分析,中国出现首只清盘基金,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