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 > 正文
 

益民基金雪藏三年低调入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2日 02:59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孙健芳 北京报道

  从2003年开始筹建,历经3年正式成立发行产品,益民基金的入市进程可谓一波三折。

  虽然历经坎坷才修成正果,但市场留给益民基金的空间并不宽松。外部,基金业残酷
竞争早已存在,几家大的基金公司垄断着市场;内部,没有银行等优势股东支持,益民基金拓展市场面临着困局。

  这家既无外资背景、又无银行、保险等大型金融控股集团背景的小基金公司,在错过基金市场黄金发展阶段之后,应该如何去生存?

  雪藏三年

  益民基金是由重庆国投、重庆路桥、中国新纪元和华夏建通科技共同发起设立的基金公司,四家股东持股比例为30%、25%、25%和20%。

  在重庆国投主导下,益民基金在2003年就成立了筹备小组,但当与它同期筹备的基金公司成立并发行多只产品后,益民基金仍拿不到监管部门的批文。

  对此公司总经理刘义鹏解释称,在2003年重庆国投准备发起设立益民基金时,恰逢管理层出台1+1政策,由于当时重庆国投已经参股了宝盈基金和易方达基金,同时控股西南证券,而西南证券参股华夏基金和银华基金,不符合证监会相关政策的要求。

  门槛特权、基金业的高利润吸引了有金融牌照的公司纷纷参加。2002年国内基金公司家数有17家,2003年有25家,不少券商如华夏证券、中信证券、南方证券、申万、国泰君安等都参股多家基金公司,而重庆国投则直接、间接控股和参股四家基金公司。

  随着进入基金业的增多,2003年证监会颁布了“1+1”政策的,要求境内公司可以在控股一家基金公司的同时,在另一家基金公司以少数股东的方式持股。

  于是,原先参股多家基金公司的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不得不将部分股权转让,而有意成立嫡系基金公司的股东则要妥善处理所有控股基金公司的股权。

  从2003年重庆国投就开始处理宝盈基金股权,同时准备从西南证券退出。但恰逢2004年券商产业雪崩,那些没有提前处理基金公司股权、又被券商问题牵连的金融公司在筹建新基金公司时陷入困境,如益民基金就因为西南证券重组、汉唐澳银(现信达澳银的前身)因为汉唐证券问题被迫放缓了脚步。

  2005年券商问题日渐明晰,但这一年属于银行系基金公司,三家银行系基金公司依次成立并发行新产品。

  在拿到筹建批文近27个月之后,2005年底益民基金才得以成立。今年6月推出第一只产品。但此时的市场环境已经当初不同。而现在基金行业不是稳赚不赔,“竞争环境残酷,老基金实力雄厚并重兵把守,新基金生存问题日益严峻。”益民基金总监宋瑞来称。

  低调入市

  刘义鹏承认公司发展面临许多客观问题,公司一无外资背景,也没有银行背景,“重庆国投是重庆国有的大型的金融控股集团,但因为没有大型银行背景,公司营销方面没有自己的优势。”

  而且,比起同行中其他企业,益民基金员工收入水平相对比较低,属于行业中下水平,这么低的收入对优秀人员缺乏吸引力。

  “对于基金公司来说,不是靠股东资产、设备,而是靠员工的创造性来管理资产,新公司怎么留住员工并吸引人员,这是管理层面临的问题,老公司积累已经完成,打得是人力资本的厚度,它们的薪酬和对人员吸引不是新公司所能比拟的。”刘义鹏说。

  面对上述问题,益民基金管理层表示,益民首先要加强与银行等渠道的合作,除此之外,益民公司也有自己地域优势,那就是公司获得了重庆市政府支持,而重庆市有不少大型国有企业。

  至于如何解决人力资本问题,刘义鹏说,未来争取公司职工收入水平达到行业水平,而现在能做到的是使得员工收入与基金业绩挂钩,让人力资本参与公司利润分配,使得员工和公司一起发展。

  对外,益民基金十分低调,公司说这种低调是希望埋头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虽然低调,但公司将一只产品定位为

货币市场基金仍市场无法理解。这是因为,货币基金无法彰显一个公司的
理财
水平,等于推迟了公司被市场认可的时间。

  同时,在国内基金业发展中,仅有一家基金公司——长信基金在发行第一只产品时选择发行货币基金,但当时长信拿的是第一批货币基金产品,所以取得较好的首发成绩,而现在国内市场货币基金已经很多,益民想取得较好的发行规模已不太容易了。

  “这好比夏天里面卖棉袄,”刘义鹏自嘲,他也坦言,“即使发行货币基金,面临压力,但现在公司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客户基础,在渠道与客户建立关系,为今后公司发展奠定基础。”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