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 > 正文
 

中信证券百亿试点 地产业投资基金政策突破在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 01:48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杨丽萍

  北京报道

  “央行、发改委都在积极筹划房地产产业基金,而由政府主导下的产业基金规模应该都非常大。”近日,一位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

  据记者了解,进入4月以来,备受关注的《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也已经进入候签阶段。显然,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已经进入了政策突破和先行试点的“双行线”。

  “一旦房地产产业基金实现了突破,就意味着产业基金将成为房地产资金来源的第二个主渠道。”对此消息,中信证券研究部经理王德勇分析。

  中信百亿试点

  房地产产业基金还没有被政策层面允许,但房地产产业基金已经在打着“试点”的名义跃跃欲试。

  “目前,中信证券正在酝酿两支产业基金,一支是投向基础设施的,规模可能有500亿,而另一支就是房地产产业基金,计划规模将在百亿以上。”王德勇说。但他没有透露更具体的内容以及时间表。

  “严格来说,目前,房地产产业基金在房地产融资市场的份额是零。”面对这个极为敏感的话题,王德勇非常谨慎,“没有产业投资基金法的出台,目前所谓的房地产产业基金都是在试点,可以说是民间的。”

  而这种民间的产业基金已经被业界冠以“类房地产基金”,且不在少数。

  “据我了解,除了央行和发改委之外,还有其他政府部门在策划产业基金,其中不乏有房地产产业基金存在。”该位业内人士进一步透露。

  就在此前的4月,中城联盟已向媒体宣布,正考虑把中城投资逐步过渡为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一旦产业投资基金的相关政策出台,中城投资将立刻换脸,变身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

  中城投资实际上是成立于2002年的中城联盟的市场运作实体,在其设立之初,便是想成立一家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但受制于政策因素未能如愿。

  而在房地产基金领域赫赫有名的“精瑞基金”(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组建)和中国房地产开发基金(首创集团与ING合资成立发起)显然已通过“曲线救国”的路径走在了房地产产业基金的前沿,这两支基金在香港运营,主要业务集中在内地。

  据记者了解,目前,有不少民营公司都在进行房地产产业基金的实际操作,只是由于相关政策尚未解禁,他们通常都选择了低调行事。

  无论是政府部门也好,还是公司行为也好,产业基金一直都在寻求突破,今年2月,这种突破是以“特批”的方式再次得到实现,而房地产产业基金也向前迈出了可贵的一步。

  2月底,“渤海产业基金”获得国务院、发改委特批,落户天津滨海新区。这项总规模为200亿元的投资基金投资范围除了基础建设和高新产业等之外,还包括了房地产。其中,一期的规模将达到50亿元人民币。

  有知情人士透露,包括由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发起的廉租房投资基金等共计九只产业基金近期也已经获得批准筹建。据了解,这九家试点将全部以私募的形式发行。

  产业基金是趋势

  “产业基金一定是一种趋势。”王德勇指出,“如果由政府主导的产业基金出来的话,民间就会更多了。”

  “产业基金对房地产的直接影响就是拓宽了开发企业的融资渠道。”王德勇指出。

  王德勇强调,虽然,银行贷款作为第一个主渠道的地位不可能会因此改变,但目前,银行继续收紧银根的趋势明显已让

开发商越来越感受到了资金压力。

  本月16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其目的很显然,想通过减少银行贷款增长来减缓

房价上涨。开发商再一次被卡在了资金的瓶颈处。

  “产业投资基金涉及的现实问题很多,比如,如何防止乱集资问题等等。”王德勇坦言,产业投资基金短期内还很难出台。“产业基金自身的局限也让人不敢轻举妄动。一是规模的大小。投资额过小或者投资范围过小都不能在行业内发挥作用,风险系数相对较大;而过大则相应的投资回收比较困难。在回报周期长的领域,出现危机的概率上升。”

  央行相关研究人员也表示,法律上争论的焦点在于设立方式、投资方式、规模、期限等等,只有等到意见统一之后才有可能正式出台。而目前,在

宏观调控大环境下,不会允许过多基金投入到房地产业。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