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 > 正文
 

证监会放行基金股权激励 管理层持股上限为20%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7日 16:24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张冉 北京报道

  国内基金管理公司在沐浴2006年上半年的行情之后,或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又将接到一份大礼:管理层的股权激励。

  近日,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证监会基金部召集13家基金公司老总闭门开会,初步探
讨基金公司“股权激励”办法。证监会最终定调,基金公司管理层持股上限不得超过20%。

  13家公司有望先行

  据参会人士透露,早在会议召开前一周,证监会基金部就将“基金公司激励问题座谈会”召开通知下发给13家基金公司,并要求参会人士须是公司总经理或董事长级别。这13家基金公司名单囊括了华夏、嘉实、长盛、建信、汇添富、易方达、招商、南方、博时、景顺长城、泰信、益民以及广发基金管理公司。

  会议召开当天,证监会基金部有关负责人出席并主持,在听取了基金公司代表的意见后,证监会最终定调:基金公司股权激励不得超过公司股权的20%上限。在此前提下,由各基金公司协同公司股东拟定股权激励方案,方案获得原股东同意后,报证监会审核。

  据悉,证监会在汇集方案后,随后将推出“基金公司股权激励指导办法”。

  时间未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参会的基金公司负责人,均对股权激励持积极态度。

  据某基金公司负责人透露,早在一两年前,已经有基金公司尝试股权激励办法,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功。

  在谈及具体激励方案时,这位负责人表示,国际上已经有现成方案,比照制定即可。一般为基金公司大股东与管理层达成协议,按照基金公司业绩增长百分比例,让出若干比重股权奖励管理层。除核心管理层外,包括投资研发等对公司业绩有所贡献的骨干中层,也应该获得一部分股权。

  虽然证监会此次会议为基金公司股权激励口头放行,然而,基金业内人士均表示,这离基金行业股权激励政策全面启动还有一段长路要走。

  上述基金公司负责人分析认为,首先13家先期推股权激励的方案必须首先经大股东同意,其次报证监会批准,这两大关卡通过最快也要一年,随后是试点先行,再到全面铺开,应该时间更长。

  该人士指出,最早尝试股权激励的某基金公司,之所以未能成功,主要原因是未能取得大股东的支持。此次股权激励旧话重提,尽管由于熊牛两重天,管理层在基金公司的话语权更大,但仍然面临和大股东的博弈。最终哪方让步,让步多大,还都很难预料。

  稳定为目的

  证监会放行基金公司股权激励,在业内掀起波澜阵阵。

  上海荣正投资咨询公司董事长郑培敏分析认为,基金公司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初衷有明显不同。上市公司推股权激励的初衷不是MBO,而是管理层薪酬包的调整,根据业绩给管理层一些奖励。而作为非上市公司的基金公司此时启动股权激励,除了有通过分红刺激管理层积极性之外,更大的意义在于给了基金公司管理层取得公司控制权的无限遐想空间。

  此外,目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已经破冰,

证券业股权激励显然也为管理层所考虑。从会里召集的13家公司名单来看,既有“老十家”,又有新近业绩格外突出的公司,还有合资公司,如果基金公司股权激励顺利,也有可能在证券公司等证券行业进行推广。

  然而,基金业内人士则多认为,监管层更多可能是出于基金行业稳定的考虑。某基金负责人表示,在人力资源作用突显的基金行业,人才稳定是各基金公司发展的核心,特别是随着牛市到来,业绩好的基金公司近期规模迅速壮大,如果基金公司发生频繁股权转让或者管理层出现动荡,对基金日常运作势必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到持有人的利益。

  就在股权激励闭门会之后不久,有关方面传出消息,证监会正考虑进一步限制国内公司投资基金公司,规定每家公司只能投资一家基金公司,这是继“一参一控”限制后,证监会防止基金公司股权发生频繁变动的又一信号。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1,6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