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ITs可能率先将深市开闸 G华侨城备战首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 16:54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徐广蓉 深圳报道 一个资产证券化的工作小组已经在华侨城(资讯 行情 论坛)地产内部组成,并悄然运作。 本报记者从华侨城地产内部得知,华侨城地产在证监会的授意下正积极备战中国资产
“我们正在用租金做一些资产证券化的工作。”华侨城集团副总裁陈剑承认,但其未透露具体操作,只是表示“正在进行中”。 “这只REITs将包含华侨城地产目前所经营的租赁性物业,其中包括汉唐大厦、铜锣湾广场,以及利用废弃工业厂房改造为创意企业设立的LOFT工作室,华侨城高档社区中的社区商业配套等等。”一位华侨城地产内部人士声称,“资产管理人为广发证券。” G华侨城备战首家 租赁物业每年为华侨城贡献将近2亿元的现金流。 目前汉唐大厦的出租率为100%,租金水平达到80元/平方米·月以上;LOFT工作室也非常受欢迎;高档社区中的商业配套的商铺,部分租金可以达到700元/平方米·月;租赁物业“波托菲诺国际公寓”,租金达到150~450元/平米·月,与片区的商业看齐,打破深圳公寓租金记录,一些100多平的单位以美元计达到4000美元/套。但是计划列入资产包中的铜锣湾广场,因为正卷入经营商所欠2000万元租金的诉讼而可能被搁置。 “旅游+地产”模式的华侨城地产在深圳、上海、成都等地颇具影响力,开发模式以片区综合开发为基本定位,旅游带动地产,产品从商业、公建配套、住宅以及街区开发,还有工业、科技地产项目,产品线非常丰富。 “华侨城拥有‘造镇’的综合开发能力。能够拥有如此丰富的产品以及综合开发能力的开发商国内并不多见,稳定的租赁物业形成稳定的现金流,这成为华侨城入选首家REITs的理由。”业内人士分析。 目前深交所REITs研究起步较早,也较为深入,根据推测,在深交所首推的可能性更大。 华侨城控股有限公司(000069.SZ)持有华侨城地产40%的股份,2005年为上市公司贡献了主营业务利润86518万元,达到上市公司10%的净利润。其中租赁业务贡献1亿多收入,这部分一旦上市将被剥离。 机构投资者吴小姐认为,虽然租金利润部分被剥离,但是如果按照目前香港市场采取的美国NAREIT协会推出的营运资本(FFO)的评估方法估算净现值(NAV),已经上市的领汇基金2006-2007年度动态P/FFO倍数为22倍左右,从市盈率的角度看,目前动态PE值达到了23倍和20倍,远远高于本地大型地产发展股长江实业(资讯 行情 论坛)、恒基地产等平均12-13倍的动态市盈率,以此类推,按照保守计算,华侨城租赁业务资产的市盈率也能够达到15到16,发行价格不会太低,募集资本能力较强,如果继续投入到房地产开发,按照目前房地产市场上升迅速,利润不会低于30%,对上市公司将是利好。 谨慎选择 与此同时,多家开发商用物业的企业表示,也在考虑在本土市场推出REITs的可能性。 “国内市场发展REITs的各种条件均已具备,”经济学家孙飞博士分析,“国内证券市场发展已经有10多年,硬件已经成熟,在中国本土发REITs唯一的障碍就是立法缺失。”目前在信息披露、股价确定、税收安排,REITs的基金管理公司,相关的金融机构,涉及的外汇问题都没有具体的法规。 孙飞认为,华侨城只是物业主体,上市还需要时间,在此期间,证监会的试点办法一定要出台。 一位在深圳较早介入商用物业开发的开发商表示,“目前变相REITs已经存在,一些具有创新资格的信托公司,例如国信信托,也有一些变相的资产上市产品,介乎信托与REITs之间,将未来的收益进行预期,然后体现在信托产品中,但是必须受到时间限制,要在一定的年限内赎回。” “我们也在比较A股市场和国外市场,谨慎选择。”一家在深圳中心区开发多栋写字楼物业和商铺的开发商副总经理表示。但是对于本土证券市场,他表示担忧,“本土市场投机因素过重,对长期持续发展的开发商来说,需要非常谨慎。” 对资金充裕、战略计划长远的商用物业开发商来说,上市虽然说是“零成本”,只需要付出数目不大的上市费用,“但是将来同股同权之后,利润被分走了,实际上成本比贷款还高”。这位开发商表示,更多的要中长远的考虑。 银行目前对商业地产的支持力度增加。一些大银行,尤其是某银行在做变相的可以支持大型商业地产融资的产品———中长期物业贷款的操作指南,已经报人行审批。这个操作指南对物业贷款从3到5年延伸到8年以上,同时贷款的用途设置的限制也比较灵活,解决了过去贷款一样严格指定用途,在商业项目进入经营期之后,便很难使用的问题。 而国外市场也对国内物业频频伸出橄榄枝。孙飞表示,国内市场一旦开闸,可能提出更为优惠的条件,可能在抵押担保的前提下,将部分开发性物业引入资产包中。 对此亦有开发商持不同意见,“如果为了挽留国内物业,而将资产包引入风险更大的开发性物业,降低门槛,这并不是开发商所希望的。”一位开发商表示,“降低门槛的同时也会带来风险和不规范操作的可能性。开发物业无法看到稳定的现金流,一旦招商或者经营出现问题,出现大量不良资产上市,本身对市场也是一个伤害。”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