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 > 正文
 

外资坚定看好A股 中国基金争抢海外募集头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 08:30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记者 程林

  A股行情持续火爆,境外资金望洋兴叹。现在,通过直线曲线的方式,中国境内基金公司正在努力获取来自境外的资金。据记者了解,南方基金在新产品申报中,计划向境内外同时募集,而易方达基金也有类似的计划。多家合资基金更是已将眼光投向了境外的客户,开始了有针对性的产品研究论证。

  计划海内外同时募集

  据有关人士透露,日前南方基金在向证监会申报的基金产品方案中,计划在境内外同时募集。该公司有关人士表示,具体能否获批,还有待管理层的意见。

  而根据业内消息,在易方达基金的产品操作中,也计划向海外募集,不过易方达基金将重点放在了QFII机构客户上。

  上海一家合资基金的产品设计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公司外资股东在境外市场经验丰富,客户群也相当庞大。现在外资普遍看好中国股市,因此公司对基金产品在境外募集兴趣浓厚,目前公司已在进行境内外同时募集的

股票型基金方案设计。

  长期以来,中国本土基金遗憾于市场受限,将销售触角延伸到境外市场,开拓境外客户,一直是它们的梦想。现在,尽管本土基金在境外市场知名度相当有限,但由于A股市场的强大吸引力,以及本土基金公司对国内公司更深入的了解,境外资金选择中国基金投资,已经是大势所趋。

  尽管中国股市已从1000点升到1600点,但全球股市特别是新兴市场更是牛气冲天,印度股市从2900点升到12000点,相比之下,中国股市的涨幅也算合理。加之

人民币升值因素,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因素,外资对A股非常看好。由于A股通道有限,在香港市场一些A股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基金已溢价20%,国内基金正在面临一个最好的走出去的机会。

  三种方式潜行

  招商基金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由于目前中国还没有实行资本项目开放,境外资金进入境内股市的投资规模受到严格控制,额度和进程需要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批准。因此,本土基金管理公司现有的海外募集模式,多是争取QFII将额度投资于旗下开放式基金。

  众所周知,QFII额度本身就比较稀缺,一些QFII机构在获得额度后直接将其打包为中国A股基金发售,收益率惊人。今年2月,荷兰银行获批增加1亿美元QFII投资额度,荷银当即明确,该项额度用于发起设立“中国A股基金”。目前所有QFII总额度有60多亿美元,类似的“中国A股基金”有十几只。

  一位基金公司负责人透露,外资机构申请QFII资格和额度,需要经过外管局和证监会。而外资机构初来乍到,对流程不熟悉,人脉也不通,因此不少基金公司现在形成了这样的商业模式,本土的一些基金公司去帮QFII争取额度,额度下来后,这部分新增资金需要购买本土基金公司的基金份额。这是现阶段国内基金公司争取海外资金的主流模式。

  该负责人还说,QFII投资基金这种模式是合规的。此外可能还会有一些其他的方式,例如一些境外资金通过地下钱庄进来,由于它们对A股不熟,便再以境内居民或法人的名义来申购基金公司的产品。此类方式不合法,但基金公司也识别不出资金的来源。如此,这些境外资金以间接方式购买基金来投资A股市场。

  再一类是合资企业的形式,尽管中国在资本项目下外汇管制严格,但经常项目下相对宽松一些。过去合资企业在A股开户有限制,但目前已经取消了限制,这样,境外资金可以利用这个通道,通过合资企业的名义申购基金。

  本土基金期待竞争中提高

  一位基金业人士对记者坦承,目前国内基金还没有一家在境外有独立的机构,即使现在允许基金在境外募集,公开募集也是不可能的,只能采取针对一些大机构的私募。这些机构看中的往往也不是本土基金的投资能力,而是这样一个稀缺的投资渠道。

  目前,包括博时基金、融通基金在内,国内有几家基金管理公司以“投资顾问”或“投资咨询顾问”形式,为客户提供“投资建议”和“股票买卖名单”。但这样的方式并不普遍,相反,在中国本土,QFII以能抄底著称。这表明,在一段时间磨合后,外资机构已逐渐了解中国股市。

  外国的基金公司已经走入中国,基金业合资风潮不断,而本土基金却迟迟未能真正出去。因此,业内希望在A股吸引力日益突出的大好时机,能够采取试点的方法,让本土基金逐渐走向海外,了解海外基金市场运作。同时,也让海外市场了解本土基金,开拓海外客户,以求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0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