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 > 正文
 

美资基金开始发力 基金公司并购重组山雨欲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9日 08:46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徐国杰 上海报道

  中信证券意欲收购华夏基金的意图已经昭告天下,而据记者了解,目前还有一批内资基金公司的股权转让谈判已近尾声,接手方绝大多数是外资机构,基金业的一场股权并购重组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美资基金开始发力

  从现有的合资基金公司的股权构成来看,欧资的外方股东占了大多数,美资基金寥寥可数,美国基金业的巨头大多按兵不动。但在目前这波合资谈判潮中,有多家美资机构积极筹划进入境内市场。这一方面显示出了中国内地市场蓬勃的发展现状让他们难以坐视,另一方面,外资在基金公司持股比例的提升也让他们看到了控股的希望。

  根据2002年7月1日起实施的《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第八条规定,“外资持股比例或者在外资参股的基金管理公司中拥有的权益比例,累计(包括直接持有和间接持有)不超过33%,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三年内,该比例不超过49%”。到去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满三年,根据上述规定,基金公司外资持股比例可以突破33%,达到49%的上限。

  而一些外资机构在谈判初便毫不掩饰地亮出了他们的底牌:非控股不谈。事实上,49%的外资持股上限已经使谈判有了很大的空间,可以通过合理设置股权结构,使外方成为相对控股股东。消息人士透露,目前正在上海筹建的诺德等几家合资基金的股权结构便是设计成外方“一股独大”模式。外方持49%股份,剩余股份由几家中方股东瓜分,这样外方便成为第一大股东,实现相对控股。事实上,诺德·安博特公司早在2003年即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只是在去年末才根据政策环境,最终签署合资协议,形成了目前实际控股局面。

  除这种模式外,针对老基金公司的特点,外资拟采取逐步收购的办法来达到控股的目标。第一步计划先行参股,成为二股东,介入公司实际运营中,第二步再视协议和当时市场情况,考虑直接控股。

  对于外资纷纷进入中国拟参股基金公司这一现象,多数业内人士均表示,外资主要是看上基金公司的牌照。业内人士表示,中国还未完全开发的巨大市场对外资有着无穷的吸引力。而去年以来,有关部门对基金公司牌照的审批速度似有放缓,

资本市场全面放开以后,外资想要单独设立基金公司恐怕难度更大。因此,抓紧收购国内基金公司的股权是目前外资进入国内资本市场的一个便捷划算的途径。

  合作双方一拍即合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波合资谈判潮中,也不乏暂时生存无忧能实现盈利的基金公司,这些基金公司的大股东显然是从更长远的规划来整合旗下的金融资产,在发展到一家阶段后,需要引入有实力的境外股东,对公司的投资、客服、营销等进行本质上的提升,以适应今后更大范围内的竞争。

  不过更多的基金公司则是为了找寻出路。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他们这批基金公司可以说是生不逢时,自成立以来,

证券市场持续疲软,基金销售市场始终不景气,不管是总规模,还是单个基金的规模下降的都非常厉害,但是基金公司日常的管理成本又很高,公司的资本金都消耗得差不多了。像这样的基金公司并不在少数,引进战略投资者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有家小基金公司高管毫不掩饰对强势背景的渴望:“他们的网络资源和强大的公司背景对基金公司发展都极为有利,我们当然希望能有强势股东。” 这在外资觊觎金融牌照的背景下双方自是一拍即合。除此外,现阶段另一个引人瞩目的动向是国内一些大型企业也打起了收购基金公司的念头。消息人士透露,有一家特大型国企下属的信托公司入股基金公司已基本敲定,预计很快就能走完报批流程。

  一家合资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外方进入中国基金市场,谋求控制权是分阶段来实现的,外方拿到控股权的时间点取决于中外双方的谈判,这说明中国基金市场在经历了一轮合资基金热潮以及法规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目前外资提高了谈判的筹码,有了更多的主动权。而且如果外资有更多的话语权,外方股东在资金,专业技术等方面无疑会做出更大的投入,“他们会有更大的原动力”。虽然这种外资相对控股的模式能否最终获得监管部门认可尚不得而知,但这种苗头无论是对于已进入市场中的先行者还是观望者都是一种鼓励。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6,6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