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 > 私募基金 > 正文
 

私募基金与保险抛盘对决千三 谁才是真正获利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 09:03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范军利 宫靖 上海报道

  早晨7点半,杨怀定结束晨练,走进位于上海马戏城附近的“公司”——一户租来用于炒股的两室套民居。

  他依次打开三台笔记本电脑,开始研究十几只股票的行情,并仔细阅读一家上市公司
的财务报表,甚至在计算器上复核这家公司的净资产。

  这花去了整整一个半小时,在杨的手掌中,一块玉虎被捂热,“这块玉跟着我炒股有很多年了,象征我在股市中的‘虎气’,也就是我对股市的信心。”

  4月21日这天,玉虎似乎又给主人带来了好运,下午2时零7分,杨怀定将前日收盘前买入的数千股G上电抛出,获利1000余元。

  当日,上证综指收于1419.89点,收盘价近两年来首次突破1400点整数关口,成交亦创出252.9亿新“天量”。并且,就在4天前的4月17日,媒体传递了

证监会5月放行再融资的消息,而市场却以强劲升势来回应这个期待已久的利空,20日千四首破,距4月1日站稳千三不过短短3个交易周。

  “我炒短线只是要赚点零花钱。”杨怀定对记者说,从去年6月10日沪指998点后,他的数百万资金一直放在两家上市公司上面,满仓运行。“牛市才刚刚开始,不到牛顶我不会抛。”

  5年熊市之后,信心二字对于决策者和投资者双方都是敏感的。杨怀定的江湖大名“杨百万”据说出自前任总理朱镕基的一份报告,沉浮17年后,这位中国最早的股市发家者,在去年卖掉自己的两套住房,再次杀进股市。

  而记者此前两周的调查显示,在三月沪指千三震荡关头,杨怀定和一批私募基金经理所代表的民间资本,与获利赎回公募基金的机构之间展开一场多空博弈,千四之破,至少证明前者获得了阶段性胜利。

  “吃肉”派和新“韭菜”

  这位退休女士基本不研究上市公司基本面,只关注股指等技术指标。她最得意的还是自己的“吃肉”战略——“吃到肉就走,绝不贪嘴;见跌就抛,割肉也走”。

  并不是所有投资者都像“杨百万”这样乐观,记者两周内采访的数十位上海股民中,绝大多数老股民表示近期只做短线交易,不少人还在观望形势。他们显然并不确定这个春天就是牛市的开端。

  4月18日下午2时左右,上海光大证券延安西路营业部的大户室里,57岁的退休国企统计员李春玲(化名),正在和身边人谈论短线交易。

  她刚把两天前买的一只有色金属股票抛掉了,赚了632元。作为一个股龄和“杨百万”相当的股民,除了最初几年做过长线投资外,她近年基本上是短线操作。

  这位退休女士基本不研究上市公司基本面,只关注股指等技术指标。在近几个月的上涨行情中,她“赚了点小钱”,但她最得意的还是自己的“吃肉”战略——“吃到肉就走,绝不贪嘴;见跌就抛,割肉也走”。

  尽管许多股票被李春玲抛出后还接着上涨,这让许多“黑马”从她手上溜走。但她并不感到可惜,因为十几年的股市沉浮中,“踩了太多陷阱。”

  营业部前台经理蔡新军将这种现象称为“熊市心理”。他说,许多老面孔近期重新出现在营业厅,这至少说明股民们又重新关注股市了。

  按“杨百万”的形容,中国股民就像“韭菜”,经过上一轮熊市“洗礼”,为数不少的老股民会被“割掉”,但新“韭菜”马上又会长出来。

  这一“韭菜”效应同样在记者的采访中得到印证,多位此前从未涉足股市的投资者称,他们将自己的存款和从亲友手中募集的资金一并投入股市。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责任有限公司4月19日发布的统计信息显示,3月份深沪两市A股新开户数为122,618户,比2月份多增11,880户,而在去年12月和今年1月, A股新开户数不过6万多户。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这个新增开户数还远远不能和过去的历史高位相比,但市场信心恢复的迹象已相当明显。

  此前,浙江温州一家券商营业部负责人告知记者,今年1月以来营业部资金量有所回升,但交易还不算活跃,最大的一个新客户资金量是600万元。

  机构新宠

  今年1至3月,营业部资金新增5000万至6000万,主要是机构资金,其中大部分资金来自房地产企业。

  光大证券延安西路营业部本身也经历了熊市的的惨淡,在股市火爆的2000年迁入现址时,营业部曾占地三层,一层是数百平方米的散户大厅,曾分设电脑部、市场部、财务部、交易部等部门,工作人员近20人。但此后被迫将一层大厅撤消出租,内部设置也简化为前台和后台。

  4月18日、19日,这家营业部的交易席位基本座无虚席,总经理彭浩称今年的营业收入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0%,也高于去年12月。但他并不打算恢复一层大厅。

  “我们今后主要发展机构,因为从趋势上判断,今后散户炒股会越来越少,他们判断不如专业人士,信息不对称,大部分赔钱。” 彭浩称。按他提供的数据,今年1至3月,营业部资金新增5000万至6000万,主要是机构资金,其中大部分资金来自房地产企业。

  彭浩认为,机构对政策判断能力强,而热钱是趋利的,房市好就投向房市,股市好就投向股市,这些房地产企业认为现在房市在调整期,利益小,而股市的牛市刚开始,有利可图。

  4月22日,一位在证券行业工作10多年的浙江籍人士告诉记者,他于去年1月卖出自己的房子,并于10月放下上海一家证券公司营业部的工作,向家乡一大型民营企业提交投资股市的商业计划书。

  “开始时非常艰难。”他回忆说,当时那家民营企业中有众多反对意见,甚至在老板点头之后,注册投资公司的手续还是拖到今年年后才完成,这令他的自有资金也因验资而错失1000点到1300点的机会。

  短短入市一周,这位私募基金经理的千万级投资据称已获利7%,“老板打电话来说,看来我们的方向是对了。”

  业内人士介绍,2005年5、6月间,楼市面临最严峻的宏观调控时期。6月6日,股指跌破千点,至998点。其时,私募基金开始第一次试探性动作。至2005年末,民间资金掀起第二次大规模进场浪潮。是次进场被称为布局期。

  去年12月9日至今年2月10日,大盘从1074.01点上来连续九周拉出阳K线,出现历史罕见的九周阳。

  “从998点到1230点,这一轮回调洗盘过程中,私募基金多数已建仓完毕。”上述浙江籍私募经理说。

  谁在千三获利

  “今年全年的收益目标已经实现,为什么不赎回呢?”

  4月中旬,公开数据已完全证实公募基金在股市千三关头所遭遇的赎回风暴。本报此前消息称,3月份具有可比性的169只开放式基金总规模减少了278.49亿份基金单位,而首批季报披露的偏股型基金1季度赎回比例高达35%。

  以一季度末的基金净值估算,有超过600亿元的资金在一季度内经由基金抽离股市。

  已有业内人士分析,1月份基金被赎回209.66亿份,主因是个人投资者获利了结;而3月份股票型基金的赎回主力,则以保险资金为代表。

  “今年的赎回现象是规模最大的一次。” 南方基金公司经理王宏远认为,基金被赎回是正常之举。在股指历次上涨波动期间,均会发生。而今年股市从1000点涨到1300点,股指的较大波动导致赎回规模增大。

  一位保险公司投资部主任向记者证实,当股指接近千三点时,他们投资获利已经达到10%。同期,多数基金获利也已达到百分之二三十。“今年全年的收益目标已经实现,为什么不赎回呢?”

  记者此次采访获知,2月16日一天内,博时旗下开放式基金遭一家保险公司赎回超过2亿元。当日,该保险公司对几只基金的赎回共超过8亿元。

  而1月19日的大规模赎回压力,曾使申万巴黎新动力(资讯 净值 论坛)基金发生资金透支,导致1月20日的清算资金不足,差额为400万元。

  事件发生后,该基金启动应急处理机制,运用管理人自有资金为基金垫付用于1月20日的资金清算所欠款项。

  “可以说,巨额赎回的发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国联基金投资总监彭焰宝认为,基金经理无疑是看好大市的——在股指1100点时,多数基金经理完成建仓。为稳定投资者情绪,基金公司曾数次与基金持有人进行沟通,向他们讲明股市的大势,希望能就市场走势达成一致。

  “但是几年的大熊市下来,老百姓对市场的信心还没有恢复,现在市场还是在犹豫中前进,大家心态也不是特别好。看涨就抽也很正常。” 彭焰宝说。

  面对赎回风潮,这位基金经理被迫采取紧急措施,或将所有仓位平均抛掉0.5个百分点,或根据好恶程度,随意抛掉事先论证过无数次看涨的股票。

  “在牛市里抛股票,对基金经理而言是一种痛苦的选择。”彭焰宝说。

  上国投基金经理刘东来则介绍,2005年下半年,证券市场整体走势有所回升时,自2001年股市步入低潮后就已长期浮亏的保险公司投资封闭式基金,获得了解套良机。

  公开数据显示,平安保险(资讯 行情 论坛)(资讯 行情 论坛)2005年下半年减持基金12.9亿份,减持幅度达69.99%,合计减持幅度超过八成。此外,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人寿、泰康人寿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减持。

  中石化多空大战

  这场多空之战的主阵地之一是千三关口的大盘股中石化(600028),这被认为是私募基金为代表的民间资本自去年以来对A股市场发起的第三波进攻。

  另有市场分析认为,保险资金此轮大规模赎回基金,并非看空,而是意图拉低价格自行入市。已有证据显示,如果这种意图现实存在,则其遭遇了巨额民间资金的狙击。

  按广东科德私募基金经理吴国平的说法,这场多空之战的主阵地之一是千三关口的大盘股中石化(600028),这被认为是私募基金为代表的民间资本自去年以来对A股市场发起的第三波进攻。

  2006年基金一季度季报显示,有75只公募基金将中石化纳入其核心重仓股之列。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中石化A股的机构投资者前六名全是基金。

  2至3月,多只基金因重仓中石化等股票而紧急公告暂停申购赎回,其中包括博时价值增长、博时精选(资讯 净值 论坛)、嘉实成长(资讯 净值 论坛)收益、兴业可转债等。

  千三关头,股指急速跳水,当回调到1238点时,吴国平开始和朋友们讨论,选择什么股票可以迅速收复失地。

  讨论的结果是中石化成为首选。私募基金经理如此选择的逻辑在于,他们认为这只股票的牛市特征逐渐显现,股指多数时慢涨急跌,低空推进。

  吴国平说,“这种K线就已经反映出机构资金那种急于吸纳筹码的心态。他们就站在场外等着市场调整,1根中阴线下来,等散户都很看空的时候,第二天一抛筹码,他就把资金打进去。这种迫不及待的进场心态,导致市场盘面出现一调整马上就推进的态势。”

  3月6日,在沪指千三附近,以吴国平为代表的众多私募基金以激进方式满仓持有中石化,守仓待涨。

  恰此时,大盘走出与他们预期逆反的走势。7日至10日,满仓待涨的中国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资讯 行情 论坛)在4个交易日中急跌10个百分点,数千万资金瞬间蒸发。

  “那几天,我一直提醒自己,心态要平和一点。但对中石化这样的大盘指标股来说,突然跌掉10个点,还是让人心痛的一件事。” 吴国平说,他的客户开始提出减仓、走人,“一些临时性的客户甚至要中止合作,这是我们最大的压力。”

  “我认为千三点不过是个心理上的阻力,我的思路是要做就做大波段,否则就不做。而我的客户们毕竟不是专业的操盘手,他们并不认同我的看法。”吴国平与他的同行认为,2006年将是私募基金大布局的一年,千三调整不必过多在心。

  经过数次的沟通,投资方同意了基金经理们的意见,继续持仓。

  此后两周,吴国平获得了他的完胜,从3月10日到3月24日,中石化在11个交易日中涨幅10%,最高时涨幅达到15%。

  “当大盘跌穿千三时,中石化马上来了个V形反转,连续几天涨幅都超过3%,说明资金在不断地接。”就市场上所谓国家队护盘的说法,吴国平认为,至少说明在公募基金之外,民间资金此次也看准了市场机会。

  据了解,此次亮相的私募基金多以“投资咨询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理财工作室”形式注册。规模最小为一两千万,最大的有10亿之巨。吴国平告诉记者,他所了解到的私募基金的客户群体三分之二来自从事实业的民营企业,三分之一来自房地产企业。

  中央财经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目前私募基金占投资者交易资金的比重达到30%—35%,资金总规模在6000到7000亿元之间,整体规模超过公募基金一倍。

  地区分布上,私募资金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辽宁和江苏等地,但主体地域却在动态演变。从2001年11月开始,广州地区的交易量攀升很快,已经超过上海、北京,形成“南强北弱”的格局。

  无可否认,沪指千三的博弈中,民间资金的力量不可小觑。中登公司数据显示,3月份A股新开户中,自然人数量为121,523户,一般机构为1036户。据本报此前统计的业内口径,每个新增自然人开户量平均20万元资金,一般机构新开户量平均500万元资金,这意味着当月A股新增资金可达300亿之巨,而同期深沪两市A股流通总值不过增加了125.08亿元。

  同时,来自多家基金公司的消息表明,保险公司近期增持基金的迹象明显。

  “千三震荡时,很多保险公司要求大幅赎回,我当时就对他们说,现在撤离,你们一定会后悔。” 国联基金彭焰宝说。

  知情人士透露,平安保险在1300点巨额赎回基金后,又于1360点大举进入。

  而收益率在2005年排名同类基金第一的富国天益(资讯 净值 论坛)基金,此前惨遭大额赎回,规模一度只有1亿左右。最近两个月中,该基金规模回升到5亿元。新增申购中,保险资金占一半以上份额。

  另外,去年下半年成立的汇添富优势(资讯 净值 论坛)精选基金,目前的累计净值增长率已达28%左右,排名近期配置型基金第一,其首发规模10亿,去年底一度被赎回至6亿左右,最近其规模又重返10亿,据悉,在增量方面依然是保险资金申购为主。

  “去年2月,我们对股市的投资仅占总资产的5%,今年已经增加到接近10%,但是距离保监会规定的15%上限还差得远。所以我们还有空间。”上述保险公司投资部主任说。

  4月21日下午收市后,深圳南山区西海岸大厦10层办公室内,吴国平面前的电脑交易数据显示,他们重仓持有的中国石化大涨8%,一周再次累积增长15%。

  “如果未来排富豪榜的话,我觉得应该会有一批出自证券市场的操盘手。”吴国平认为,蛰伏5年之后,他和自己的那些私募基金朋友已经熬出了头。

  在上海的民居里,杨怀定认定自己已经站在一轮长达数年的大牛市面前。“等这轮行情完了,我已60多岁,也就该退出了。

  4月21日,上证综指两年来首次突破千四关口;同期,季报显示一季度公募基金被赎回净值超过600亿元。千三到千四的3个交易周,再融资消息出台的敏感时刻,是什么样的信心在支撑市场?记者此前两周采访各路投资主体,试图揭示这场多空大战背后的原生态故事

  三月以来,沪上券商营业部人气显著回升,但以机构资本为主力的格局已无法逆转。

  链接:私募基金历史回顾

  1993年~1995年:萌芽阶段,这期间证券公司与大客户逐渐形成了不规范的信托关系;

  1996年~1998年:形成阶段,此期间上市公司将闲置资金委托承销商进行投资,众多的咨询顾问公司成为私募基金操盘手;

  1999年~2000年:盲目发展阶段,由于投资管理公司大热,大量证券业的精英跳槽,凭着熟稔的专业知识,过硬的市场营销,一呼百应;

  2001年以后:逐步规范、调整阶段,其操作策略由保本业务向集中投资策略的转变,操作手法由跟庄做股到资金推动和价值发现相结合转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74,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