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规模呈云泥之别 基金业借力外资洗牌在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8日 10:15 21世纪经济报道 | |||||||||
见习记者 郭晓婧 北京报道 借力外资 据知情人士透露,梅隆银行欲收购东吴证券手中的东吴基金公司股权。东吴基金方面表示,合资之事确有其事,但未透露具体进展细节。
东吴基金股权结构为东吴证券49%,上海兰生(集团)有限公司30%、江阴澄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21%。 成立于2004年8月的东吴基金,旗下仅有一只混合性基金东吴嘉禾(资讯 净值 论坛),于2004年底至2005年初发行,首募规模达到10亿份。 一年后,这只基金的份额缩水四分之三。在赎回潮冲击之下,东吴基金管理规模进一步缩水,到了3月底已居末位。证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东吴基金公司目前的管理规模最小,只有1.09亿份。 在业界,20亿份管理规模是基金公司生存底线,包括东吴基金在内的一批小基金公司早已跌出这个底线很远。 寻求强势股东已成为这些基金公司的救生之路。此次意欲收购东吴基金股权的梅隆银行是美国私营大商业银行之一的梅隆国民公司的主要企业,名位世界500家大银行之一。据悉,就股权转让问题,东吴基金股东层面与梅隆银行的谈判在几个月前就已开始。 业内人士认为,以东吴基金的业绩看,价格应该不高,收购也较容易完成。 国内基金业总体说来利润丰厚,外资想要分一杯羹也在情理之中。但要拿下业绩较好的老牌内资基金公司绝非易事。 较低的交易成本或许正是东吴基金吸引梅隆银行的理由。 量入为出 在一些基金公司争相发行新基金以争开源之效时,一些小基金公司却并未在此番热潮中有所表现,反而以节衣缩食方式力求控制成本。 以目前管理规模只有4.57亿份的金鹰基金公司为例,近年来,金鹰基金一直延续亏损状态。但2005年情况有所改善,当年亏损较上年减少1000万元,其净资产缩水速度也有所缓解。该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注册资本1亿元,截至2005年末,该公司净资产已降为5055万元,年均缩水近1700万元。2005年金鹰基金净资产减少额仅710万元。 金鹰基金的节流是以“不开源”为代价。该公司近两年不见新基金问世。减少新基金的发行费用为金鹰“节衣缩食”策略助力不少。 “虽然金鹰此举达到了节约经营成本目的,但按照以往的经营方式,估计该公司净资本已跌破5000万元大关,这意味着其已失去证监会对于基金公司用固有资金投资基金的资格。不管是‘救赎自己基金’还是‘通过证券投资拓宽赢利渠道’的路都已堵死,其对股东程度的依赖将加大。”上海良茂期货经纪公司翁嘉鸣说。 强者恒强 与小基金公司尚在生命线上挣扎不同,大基金公司一派歌舞升平。 这从近来多场基金颁奖会上可见冰山一角。上周,某基金经理评奖大会上,各奖项集中于华安、易方达、广发等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在之后的论坛中,这些基金公司的老总也成为投资人发问的兴趣点。 优势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基金公司。2005年,48家基金公司共实现了41.62亿元管理费收入,平均每家8600万元。前十名基金公司瓜分其中23.65亿元收入,占了全部收入一半以上。 优势集中趋势还在继续。据最新数据统计,管理规模前三位的南方、华安和易方达分别达到562亿份、491亿份、366亿份,约占49家基金总管理规模的三成。 这只是个开始。中信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发布收购华夏基金的公告后,华夏基金和中信基金的合并或将成行。国泰君安研究员梁静认为,经过2005年大规模并购后,中信证券已拥有证券、资产管理、期货、基金在内的庞大金融产业平台。他就此判断,“中信以做大做强、搭建混业经营平台为取向的扩张和并购已告一段落。接下来的关键一环就是如何尽快整合这些金融资产,以达到资源共享和规模化发展的目的。”在此番目的下,整合华夏证券后,做大做强基金业将成为中信证券的战略选择。 此外,招商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入主招商基金也已获中国银监会批准。招商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成为综合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业务的金融控股公司。控股招商基金,正与此发展方向相合。 机构对基金公司的并购热情或将使曾被多次提及的基金业垄断预言提早来临。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