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 > 正文
 

内地基金海外募资有望破冰 外资将获入市新通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6日 16:06 中国经营报

  作者:夏欣

  随着股市重新活跃,基金业利好与创新消息频传。近日,基金公司一直期待的开拓海外市场也有望从梦想变成现实。据消息人士透露,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已经向证监会上报方案,计划发行可同时在海内外募集资金的基金产品。

  如果获批,这将是国内基金业海外发行的破冰之旅。

  资金95%投向股市

  据了解,南方基金此次创新定位于小康指数ETF基金产品,其募集资金95%以上将投到国内A股市场。

  由于指数基金在国际资本市场非常盛行,晨星(深圳)基金研究中心林晟认为,“在海外资金对国内市场不太熟悉的情况下,以销售指数基金切入市场是个不错的选择;另一方面,境外资金在国内进行频繁波段式操作可能性比较小。同时,这样的产品也有利于股市稳定。”

  与股市涨跌关联度较高的指数基金,无疑是稳定大盘股指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南方基金拟发行的小康指数ETF基金究竟是购买指标股构建股票组合,还是根据国内或国外市场指数重新编制指数,现在还未可知。

  当记者就细节问题向南方基金进一步求证时,南方基金市场总监兼新闻发言人谢爱龙表示,对于“公司上报新方案到

证监会”一事,他不清楚。不过他坦承,南方基金一直有到海外发行基金的想法,之前他们也与多家QFII(合格境外投资者)机构接触过,境外资金进入中国的愿望非常迫切。“如果能通过基金把海外资金引入国内,对市场是利好;同时,基金公司也能参与到对海外资金的管理运营中,当然是双赢之策。”

  “到海外募集资金还有两个好处:一是资金来自更多投资者,会比QFII的投资更稳定。”上海某基金公司高层人士分析,“因为QFII通常一个客户的指令,就能影响大宗投资的整体流向;二是,基金公司可以抛开中介机构,直接为海外客户

理财。”

  不过,国内某基金公司研究副总监坦言:到海外发行成本比较高。所以,他判断,“从成本控制方面考虑,刚开始到香港募集资金的可能性更大。”据了解,国内基金销售中介的手续费比国外便宜一半多。一般国内收费标准为1.8%,国外则是4.5%。

  QFII无法承受之重

  “目前内外投资市场还没有打通,海外资金仅可以通过QFII单一渠道进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基金分析师田宏伟告诉记者,“国内基金如果获准到海外发行,必须先解决资金入境的问题。这些都有待于法律政策上的突破。”

  海外投资者一直对中国资本市场情有独钟,却苦于投资无门。华安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姚毓林举了一个例子:去年上证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下跌了8.3%,华安基金公司的主动型股票基金上涨了8.25%。在没有做空机制与衍生工具的情况下,能取得如此业绩,中国市场的投资潜力对海外资金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由于额度管制,QFII无法满足海外资本对中国市场的投资需求。从2002年11月QFII制度实施至今,国家外管局审批的QFII总额度只有60多亿美元。

  “很多国际投资者拿不到QFII额度,还有一些投资者因为通过QFII投资中国成本太高最终放弃,由此,导致大量海外资金涌到香港”。有多年海外市场工作经历的姚毓林告诉记者。

  须防负面冲击

  “在现有QFII额度有限的前提下,境外资金入境是通过增大QFII额度,还是另外开创一个海外资金合法进入国内的新渠道,这是监管层应该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林晟判断,开辟新通道应是政策考虑中的事情。

  他分析说,证监会目前的核心任务是确保股改成功,以及恢复

新股发行,因此,凡是有利于股市的事,证监会都有可能会做。尤其在国内A股市场缺少资金的情况下,从境外引资也许不失托市的策略之一。

  姚毓林也认为,现有QFII规模太小。国内市场还有很多挖掘机会。监管层应该逐步放开QFII进入的其他通道,给有投资需求的海外资金提供进入中国的正当路径。

  不过,对于现在有无开发海外资金新通道的必要,业内人士也有不同观点。上海某基金公司高层人士认为,国内市场的投资潜力并没有完全开发出来。最新统计表明,截止到现在,国内居民储蓄存款已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因此,他认为,把储蓄资金变为A股市场的投资资金也许比到海外募资更有现实意义。

  毋庸置疑,引入海外资金本身对国内股市是利好消息。但国内某基金公司人士特别提醒,一定要严密监控境外资金进入市场的比例。一旦外资所占比例超过30%以上,就会对国内资本市场造成负面冲击。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75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