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动态 > 货币市场基金 > 正文
 

高息央票全部到期 货币市场基金告别不公平竞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 08:07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本报记者 杨磊

  一直以来,一些货币基金被认为是依靠变卖高息央票或其他票据来维持高收益率。2006年3月15日,最后一批一年期高息央行票据到期,早先发行的货币基金的这种优势地位已经不复存在,货币基金从此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收益率略有降低

  天相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2月份,货币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略有降低,剔除春节长假因素的影响,货币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95%。3月以来,货币基金的收益率继续小幅下跌,扣除处在建仓期的货币基金和组合久期在90日以内的上投摩根货币市场基金,上周货币基金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只有1.92%左右。

  而作为货币基金收益率风向标的南方现金(资讯 净值 论坛)增利基金和华安现金富利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明显下降,3月13日和15日,两只货币基金还同时出现了收益率低于1.9%的情况,这种情况还是今年首次出现。业内人士分析,货币基金持有的高息老券全部到期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去年3月,银行间债券系统的利率出现了大幅下跌,一年期央票利率从2005年3月8日和15日的2.8172%、2.701%,直接下跌到该月后两周的2.1972%和2.1555%,下降了600个BP,其他银行间票据的收益率也跟随央行票据同样出现了大幅下跌。

  此外,央行连续大规模的回笼并没有对资金面带来实质影响,市场资金面依旧宽松,一年期央票发行利率维持在1.85%上下小幅波动,最多上涨到1.9%左右,影响了货币基金的收益率。用来提高货币基金收益率的短期融资券在春节过后出现了发行规模略微缩小,货币基金获取短期融资券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站在同一起跑线

  “2005年3月和3月以前发行的高息票据对货币基金收益率已经没有任何影响,货币基金从此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某基金分析师这样评价近期货币基金的走势。

  其实,去年下半年开始,关于较早发行的货币基金主要依靠变卖高息品种来维持高收益率,特别是在去年11月以前,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处于历史低谷的时期。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去年3月以前成立的老货币基金,由于“储备”了相当数量的老券,这些老券的浮盈较多,卖出老券就可以明显提高基金的收益率。这也是为什么晚发行的货币市场基金规模总是进入不到“百亿军团”的根本原因。

  天相投资顾问基金分析师张剑辉认为,真正被货币基金持有到期的高息品种只是很少一部分,大多高息品种都在去年下半年被货币基金卖出,用来换取较高的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所以近期高息品种票据全部到期对货币基金收益率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事实上,货币基金之间的竞争,不仅需要抢得更多高息的短期融资券或者其他票据,或者要和银行谈判获得更高的银行定期存款利率,而且货币市场基金还要在收益性与流动性之间巧妙地寻求平衡。中国证监会最新公布的2006年1月份基金份额情况显示,1月份货币基金总份额微增0.27%,由于收益率之间明显的差异,有的货币基金净赎回10%以上,有的货币基金大幅净申购,其中,鹏华货币(资讯 净值 论坛)基金在该月净增了19.15亿份,增长幅度达到61.72%,成为1月份增长最快的货币基金,该基金今年1月份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较高,一直维持在2%以上。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8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