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动态 > 基金2005回顾与展望 > 正文
 

六类机构直面机遇和挑战 基金业三大猜想可期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 23:30 证券时报

  根据加入WTO的协议,2006年将是入世后全面开放金融业的最后期限,这意味着中外金融机构的正面交锋即将到来。对于国内金融机构来说,没有退路,出路只能是勇往直前,靠勇气和毅力在创新中寻求发展和突破。当然,这条道路上铺满了荆棘,各种悬念吸引着人们的视线。

  银行业: 改革进入攻坚战

  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当中,建设银行已顺利实现上市融资,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的改革方案早已确定并在逐步实施,剩下唯一的悬念就是农业银行的改革动向。2006年,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必然会有新的动向,届时国有商业银行也会呈现出完整的改革路径。

  中行和工行的引资谈判正在进行当中,谁有机会成为这两家大型国有银行的境外战略投资者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这个悬念必将在2006年揭开。关于这两家银行的另外一个悬念是,在改革完成后到底会选择哪个市场进行融资。

  地方

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被提上了日程,相比于国有商业银行,地方商业银行的改革无疑会更加复杂。

  外资在扮演战略投资者的同时,外资银行更加期望能够放开手脚单干。为了迎战强大的竞争对手,境内银行的创新步伐在明年会进一步的加快,而监管部门支持银行业创新的决心也已经显现出来。可以想象,2006年将会成为中国银行业全面创新的一年。

  保险业: 市场继续深化

  2006年是中国保险业放开后的第二年,外资保险将进一步深入内地,精耕细作、企盼收成;中资保险则面对压力、挖潜降本、自主创新。

  2006年投资国内成熟的保险机构可能会成为明年外资的主要投资方向。

  而2006年保监会的监管重点将直指“保险偿付能力”。保监会此前表示,力争在3至5年内建成一套既符合我国保险业发展实际、又符合国际保险监管发展趋势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新的偿付能力标准有望在明年出台。

  从保险市场的微观面看,保险公司将更加重视保费期交业务。如果2006年央行继续加息或者股市回暖,银保产品甚至会发生大量退保风险,将使寿险经营者面临巨大挑战。

  而一直发育不良的保险中介市场也有望在2006年全面洗牌。明年保监会将会痛下决心整顿这个市场,对于违规展业的中介进行停业整顿的处罚。

  信托业: 发展转折年

  2006年有望成为信托行业发展的转折之年,在2006年将有很多关系到信托行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实施。这些政策的实施将为信托行业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业内翘首以待的房地产信托计划管理办法有望明年出台。据了解,和原有规定相比,《信托投资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放宽了对房地产信托业务的限制。

  另外一个重要政策是分类监管将正式实施,一类的公司在政策上将得到支持。

  目前监管部门正在大力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相信困绕信托业发展的一些政策性障碍即将打破。

  基金业: 三大猜想值得期待

  创新成为主旋律。2006年基金业的创新或许会采取与往年不同的思路。市场寄望管理层开放中国基金业的QDII和QFII业务,允许国内基金公司投资香港等海外市场,一旦实现,将大大拓展基金的盈利空间。

  基金公司之间竞争加剧。随着分类表决、询价制度和特定资产管理业务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基金在2006年市场中的份量和“话语权”会不断提升,基金公司之间的竞争合作和博弈将会加剧。

  封闭式基金寻求完美转型。2006年,第一只封闭式基金就要迎来到期日。除此之外,消息指出有基金公司正利用权证方案设计提前将旗下的基金“封转开”。因此,而第一只转开放的封闭式基金将何去何从将对其后转开放的基金发展有着示范效应。

  期货业: 机遇中寻求发展

  三大交易所积极备战新品种,白糖、钢铁、铅、锌,甚至汽油、原油等产品都已经提上新品开发日程,大豆期权、小麦期权、铜期权等也在各交易所研究关注之中。2005年乃至今后,品种创新将成为市场发展的助推剂,伴随着我国期货市场一直发展下去。就中国期货市场现状来看,现有上市的品种主要是商品期货,金融期货还没有开发,中国期货市场品种增长潜力巨大。

  2006年几项重要基础性制度将陆续实施,无论是期货保证金安全存管系统、期货公司财务安全指标体系还是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这些基础性制度实施都将进一步夯实期货市场发展的基础。

  中国期货市场已受到全球瞩目。全球经纪商和交易所都纷纷在中国布下据点,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前沿阵地。

  券商: 优胜劣汰进入收官阶段

  2006年是券商的优胜劣汰年。有机构预言,2006年100多家券商将锐减到48家,不能获得创新或规范类资格的券商可能难逃关闭或重组的命运。

  2006年,优秀券商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2006年权证业务必将得到大力发展,创新类券商可能攒得盆满钵满。传统业务上,业内预计新老划断的时间可能在2006年中期,新股全流通发行将考验券商的综合实力,优秀券商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显示出更大的竞争优势。

  2006年,券商为客户提供融资融券的规定可能出台,风险控制能力成为券商能否取得融资融券资格的关键。融资融券的推出可能导致有效客户向优秀券商转移,过去私下为客户提供融资融券业务的不规范券商不但面临客户转移的压力,同时可能使掩盖的危机集中爆发。

  2006年还没有到来,不过可以预见的是,有的券商在来年会活得很精彩,而有的券商已经无法支撑到明年的今天。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7,5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