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管理费引来新指责 一费多用现象浮出水面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8日 16:59 21世纪经济报道 | |||||||||
见习记者 郭晓婧 北京报道 年关难过!近期股指围绕1100点的关口窄幅波动,市场观望气氛依然浓厚,短期走势没有明显转强迹象,连带基金业绩也难有起色。 在行情好的时候,收费问题往往被淡化或忽略了。但随着证券市场“跌意连绵”、基
费用总得有人买单 记者得到的一份研究材料显示,从国际范围来看,以股票型基金的管理费率为例,美国约为1.35%,我国现行的管理费率为1.5% 。 从我国基金整体费用水平来看,我们并不比美国等成熟市场国家高。那么,投资者为什么会对基金公司形成基金费用(尤其是管理费)过高的印象呢? 我国目前基金收费项目总的来看包括支付销售机构的费用和基金运营费用。其中基金运营费用由管理费、托管费,以及其他费用(如律师费、审计费等)组成。从这些披露的信息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收取的费用中没有包括账户管理费、注册登记费及单据寄送等费用。 那么这些成本由谁来支付呢?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费用总得有人买单。以账户管理和注册登记为例,基金公司通常建立和维护自己的TA系统或将该业务外包给第三方,这些成本目前属于基金公司的正常运营成本之一,每年此项花费动辄需要几百万元,这些费用其实都打包到了管理费中,由管理费来支付。此外,管理费的一部分还用于支付投资者账户在代销机构一端的服务维护成本。 对于投资者对基金公司无论行情好坏都“旱涝保收”的指责,基金公司人士表示无奈,并认为这个问题要解决很困难。无论行情如何,基金公司做投资管理服务都要支付一系列的固定成本,在此之外,基金其他运营费用也要从管理费中支取。 在基金净值上涨的时候,投资者对收费问题关心不多。但在整个市场不景气的大环境下,虽然基金跑赢了大市,但基金很难给投资人带来实实在在的绝对收益,这种被动地位使基金在面对投资者的指责时声音很薄弱。 重在解决“一费多用” 基金公司的收费是否合理,降低费用难道就是解决办法吗?有研究人士建议,鉴于管理费在我国通常是一费多用,基金公司应该就管理费的实际用途列出明细的账目表,这种透明化的操作将更为投资者所信服。 但有基金公司人士回应说,这种建议的可操作性不强。因为明确管理费包揽的具体项目的用途和花费是一个量化的过程,需要进一步付出人力和金钱成本,这虽然对目前已经为人诟病的管理费收费问题有所澄清,但对基金公司的运营成本无疑是雪上加霜。 另外,目前银行等销售渠道并不提供专门人员承担基金的销售及售后的服务维护。基金销售只是柜台人员承担的多项业务之一,因此渠道很难在这一方面提供专业服务。基金公司人士认为,另外除了货币市场基金外,别的类型基金目前也不收取持续性的销售服务费,渠道基本上从该项业务中无法取得实质性收益,因此自然也不能对基金销售给予很专业充分的业务支持。 有基金公司人士认为,只有渠道能够从此项业务中获得足够的收益,才可能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同样,对基金公司来说,合理的管理费收入才能确保良好的投资管理服务,只有这样的良性循环才能形成投资人和管理人双赢的局面。 当然基金公司人士也认同改善费率结构是解决目前基金费用混乱的重要途径。一种费用多种用途时,合理的信息披露可以有效地增加收费的透明度。另外,从本质来看,基金的管理费其实是与资产挂钩的,所以基金管理人的收益与投资人的收益其实是有效地捆绑在一起,从长期观点来看,这种收费模式其实统一了基金管理人与投资人的目标。在其他收费方面其实也可以借鉴这一点。 在销售渠道一端,投资人帐户的建立及持续的后续账户服务并不是零成本的,前端的认申购费基本解决了账户设立的服务成本,但在后续服务上,基金也许可以借鉴年费的模式,对每一个账户收取一定金额的账户维护费,从而解决销售机构收费过低的问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