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动态 > 正文
 

注册理财规划师出现 未来基金销售渠道迎来憧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1日 17:12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郭晓婧 华观发 北京报道

  “从渠道上看,银行还是第一位的。”在听说第一批注册理财规划师(CFP)新鲜出炉之后,一位基金公司的人士有这样的说法。

  11月26、27日,首届中国理财论坛在北京召开,会上为首批学员颁发了中国注册理财
规划师CFP行业资质证书,中国第一批注册理财规划师诞生。

  传统销售渠道难动摇

  美国有世界上最多元化的基金销售渠道,但其仍然严重依赖于投资顾问渠道,根据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的统计,每年约有55%的基金销售由投资顾问(主要是经纪人或交易商)完成。与美国一样,英国也有发达的理财顾问行业。Investment Management Association提供的数据表明,每年约有54%的基金销售通过理财顾问来完成。

  上述基金公司人士认为虽然随着注册

理财规划师这一行业的启动,独立的理财顾问公司可能会发展起来,成为基金销售的渠道之一,但是国内的理财顾问公司仍在一段时间内不可动摇银行等传统的销售渠道地位。

  某基金公司市场总监表示,虽然现在出现了注册理财规划师这一群体,但是他们做基金销售还是会通过银行和券商这样的传统渠道。并且,基于银行渠道的优势,他认为在短期之内,独立理财顾问公司不可能成为基金销售的主要渠道。

  他的观点在国内的基金公司中具有代表性。但在国外的普遍认知不同的是,国外的基金销售倚重理财顾问。

  基金公司的有关人士认为,独立的投资顾问群体短期内无法在基金销售上显露头角是因为不同国家基金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不同所致。

  他分析说,在国外,独立的理财顾问在基金销售上成绩突出具体应该表现在某些品种上。像共同基金的销售,可能还是通过网点比较多的渠道,例如银行、证券公司等。但是像比较复杂的对冲基金,就需要投资顾问来扮演专家的咨询顾问的角色,所以对这样的品种,投资顾问的销售比例就较多。目前,我国基金投资品种比国外少,银行提供的理财顾问的服务尚能满足投资者的需要,独立理财顾问销售渠道暂时不会有很大的市场。

  瞄准高端客户

  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协会考试办公室副主任朱城认为,我国迟早会出现专门从事理财规划和

理财产品销售的理财公司或理财工作室等独立的理财群体。对于这一趋势,基金公司人士并不否认,但却对独立的理财顾问群体的品牌树立表示担忧。

  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外资银行目前40%左右的业务收入来源于理财产品,相较国内银行而言,它们所面对的客户更加高端,利润空间也更为充足。国内客户买基金习惯性地依靠银行,那么这些有理财需要的客户做投资同样也看重这些专业机构所提供的服务。

  朱城认为,一个真正的理财规划师的公信力非常重要,因为要开拓理财市场就必须抓住中高端客户,而比较成熟的高端客户选择理财顾问时往往非常慎重。外资行的品牌已经树立起来,对中高端客户有较强的吸引力。但在国内银行尚未树立起理财品牌,至于独立的理财顾问公司就更难实现品牌跨越了。而如果没有高端客户,理财业务的利润空间就会急剧缩水。

  对于“第三方理财更有利于客户利益”的说法,某基金经理认为,银行和券商本身就应起到独立第三方的作用。银行系基金诞生之后,业内对渠道的非议声音更大。渠道的独立性问题更为基金公司和投资者关注。虽然他对目前渠道的独立性问题表示无奈,但是与其借助于还不成气候的理财顾问公司,他更乐意希望银行和券商成为独立的销售渠道。

  因此,朱城和基金业内人士赞同,注册理财规划师这一群体不仅会向独立的理财机构发展,也会在传统的渠道例如银行、券商内提供专业理财服务。尤其是后者,理财规划师通过传统渠道提供理财服务,将有效地解决品牌缺失的问题。

  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基金可以投资的品种越来越多,可供投资者选择的基金也越来越多,专业的注册理财规划师可以给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服务,帮助投资者选择符合自身投资需要的基金品种。这些专业人员的进入也将提高传统销售渠道的业务能力。因此,朱城认为,他们和银行等机构的合作是双方的需要。

  但是,现阶段注册理财规划师是否能够胜任这一重任,还有待考量。有研究人员认为,目前有关理财规划的教材基本源于国外,而国外的理财环境与国内相差很大,因此这些学习“洋教材”的理财规划师在国内可能水土不服。朱城对此回应说,虽然在起步阶段多使用国外教材,但是他们目前已经开始了尝试对理财规划师进行本土化培训,使他们更能适应中国市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5,1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