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豪杰逐鹿基金业 围城上演淘金大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1日 17:11 21世纪经济报道 | |||||||||
翁嘉鸣 时值岁末,内地基金业资产管理规模突破五千亿元,基金公司也超过五十家,作为基金公司真正的所有人,他们的股东对其支持和投入又如何呢? 出资额增长趋势明显
目前,包括筹建中的基金公司共55家,合计注册资本达64.81亿元人民币,其中注册资本达到2亿元的有4家,皆属中外合资公司;出资在1.5亿-1.6亿元的有6家,1亿-1.5亿元的有8家;另有26家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仅1家在1亿元以下。每家公司平均注册资本为1.18亿元。 随着《证券投资基金法》及配套法规实施和基金公司营运的需要,几乎所有公司都已达到行业法规对注册资本的新标准,且有30%的公司超过了对出资的最低要求。 随着合资基金股东特别是外资方增资实施、银行和保险公司进入该行业以及现有公司为满足公司经营和发展需要,整个行业平均注资额水平增加趋势已经愈加明显。 166家法人股东192次出现于基金公司出资人名单中,不考虑非原始股东受让基金公司股权溢价因素,平均每家出资3900万多股(元),有62家出资超过该额度,占股东总数37%。另有16-20家考虑到受让溢价,也达到或超过平均出资水平。 换而言之,近80家各自拿出了超过4000万人民币参股基金公司。预计随着外资增资等其他因素,超过这一投入额的公司将超过所有股东的半数。 虽然基金业正面临分化格局,但放眼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资产管理业在中国依然属初始发展阶段。其无论从行业规模、产品创新、经营业务范围等各方面均留有发展空间,且中国大陆具有一个庞大的潜在市场,从各方目前对其预期及投入来看,至少未来一段时期内其力度不会下降。 券商是主要股东 国内参股机构主要为证券、信托、财务公司以及新进入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规定的主要股东,金融企业当然是进入基金业数量最多的群体,而其他行业公司则居次要地位。 2005年银行号基金公司的成立是基金业最具标志性的事件之一,也将对该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工行、交行和建行合计投入3.7亿元,占3家合资企业资本额的62%。 基金公司中出现了38家证券公司的身影。其中国泰君安、海通、申银万国、银河、广发、光大、招商、东方、长江、华泰、兴业、西南、东北、长城、中科证券等15家入股了两家基金公司。 以上公司多为全行业有影响、地方重点或者具有雄厚背景的券商,至少控股一家公司以纳入金融体系中,进军资产管理业是其打造金融集团具有战略性的步骤之一。 对照最新公布的创新和规范类券商名单,除了中金公司和据传正与荷兰全球保险集团洽谈合作的东海证券外,其他创新类券商悉数入股该行业,且有8家券商和“中信系”(通过下属证券和信托公司)均实现了“一参一控”;兴业、国海和中银国际等三家规范类券商也榜上有名。 不考虑受让和增资股份溢价因素(如未说明,以下均同),38家券商合计出资21.82亿元,投入资本金水平远超所有股东平均投资水平,占其注资基金公司合计注册资本额39.33亿的55.43%。这表明证券业普遍重视对资产管理业务的拓展。 信托公司是数量仅次于证券公司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有24家信托公司入股了24家基金公司,其中上国投、山西信托、国投弘泰、外贸信托、中泰信托和山东国投等对其投入比较可观,其背后的实际控制人中化集团、上海国际、国投公司、华闻控股均是国家和地方具有雄厚实力控股企业集团或政府投资主体。所有入股信托公司合计出资10.52亿元,占其注资基金公司合计注册资本额28.25亿的37.22%。 财务公司均为兵器、中远、华能、国家电网等央企控股企业,出资总额1.19亿元投入4家公司,占注册资本比例为25.3%。 基金公司资本金来源中,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运营主体也占有一定比重,如国投、华源等中央企业,上海仪电和久事、苏高新、清华、浙中大、青岛国信等地方国有资本经营公司,20多家企业共投入约5.2亿元。实德、横店等19家多元产业经营投资控股企业(集团)的投入在4.9亿元左右。 此外,能源、电力、贸易、金属、化工、食品、通信、交运和公用事业类企业均有涉足,其对基金公司投资总额与前两类企业相当,其中粤美的、海欣股份、兰生集团、湖南湘泉、海化集团注资居前。较之金融机构,这些出资主体对基金公司的热情明显下降。当然,这也与相关法规对非金融机构的制约有关。 国资仍为主角 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内金融业大多数是国有经济成分占主要地位,而且每家基金公司都有国有资产直接或间接控股的股东。 参股的民营企业多属非金融机构,但对基金业的投入还不成气候,仅在15家基金公司中出现了其身影,除广发、金信、中国新纪元和前不久高价接盘的深圳北融信外,绝大多数均属配角且实际投入不多,实德和广厦仅具有象征性的一二百万。随着衡平信托易手和金信或将进行政府注资,14家民企对“基业”总投资将降至4.5亿。 一年后的今天,国外资本正以“闪电”速度切入“中国跑道”,21家外国金融集团、独立资产管理公司云集内地基金业。 合资基金目前超过20家,仅用了3年时间,增长迅速。有18家合资基金公司以发起方式入股,外资合计投入7.61亿元;3家外资股东通过受让入股,另有2家外资发起人继续增持中方股权增资,后两部分均以溢价购入合计1.67亿股。据估计目前外资总投资已经达到1.5亿美元左右。 经济发展水平反映投入力度 国内股东注册地域分布覆盖23个省级地区,除了四个直辖市外,包括广东、江苏、山东、安徽、山西、浙江、福建、河南、河北、湖北、湖南、吉林、四川、陕西、云南、甘肃、辽宁、青海、宁夏,还有香港特区。 而外资股东来自于西方工业六强、荷兰、比利时和瑞士,其中后进的美资已经呈发力态势。从股东数量和投入资金来看,京沪深三地股东分布密度最高。北京作为首都,众多对国民经济举足轻重地位的各行业支柱企业均坐落于此;中央企业的聚合加上其旗下的子公司,构成了一支重要的股东群体。 上海和深圳两市作为两大金融要地和经济发达城市,良好的国民经济基础和金融生态使本地企业集团和外埠实业机构都在此落地,都使两市企业在股东名册中显得分外瞩目。而国内基金公司大多坐落于区两地;而国内经济总量居前的粤(不含深圳)、苏、鲁三省企业对基金业投入和股东数量也一定程度显示了高出其他地区的经济实力。综合看来,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对基金业投入水平相对越高。 期待优化参与途径 近来对国内金融安全议论明显增多,特别是对于外资在银行业和基金业扩张。合资基金中外资方背景雄厚,增资欲望强烈。外资有的是“钱”,要的是“权”,而“中方拥有控股权,外方享有管理权”模式在现有法规条件下合资中已得到相当程度的实现。 一些外资方人士表示,对于目前基金业格局,不应该仅为减少开支和亏损,削减对企业的投入,对于必要的经营活动将继续得到股东方的支持;外资方对于目前的亏损有充足心理准备,短期问题不会影响其既定的策略布局。 他们看好的是基金业长远的发展,将视其为长期投资。支持他们言论的,是母公司一年少则几亿多则上百亿的滚滚利润! 对他们而言,“不进入中国才是最大的风险”,而优越的条件又使其能引入和吸引所需的管理和投资精英。而扮演基金业重要角色的国内投资者,特别是金融机构现今却面临着阵痛,券商、信托机构由于各种众所周知的原因,其本身就处在一个不稳定的环境中,急需外部“救赎”。 从最近公布的券商财报看,即使属于创新和规范类的券商财务情况也不乐观,个别如东吴这样质地好且规模相对小的券商也遭遇几年来首次亏损;个别券商甚至为了重组或减少亏损额目的,被迫对外抛售基金股权,从“战略投资者”变为“财务投资者”。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具备实力符合参股条件,扮演“后来者”券商已经寥寥无几。而放眼实业股东,受制于法规限制,像中石油这样具有垄断收益的企业直接以非金融机构模式进入又难以对基金公司构成重大支持。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