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动态 > 正文
 

兴业银行来了 湘财荷银完成三级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3日 14:08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孙健芳 北京报道

  变现湘财荷银基金公司的股权?正在进行财务重组的湘财证券似乎别无选择。

  本报获悉,兴业银行正在与湘财荷银基金的大股东——湘财证券进行谈判,其核心就是收购湘财荷银基金的股权。如果此项收购成功,湘财荷银将发生自设立以来的第四次股
权变更,公司也一步步地从内资基金蜕变为合资基金再升格为银行系基金。

  虽然兴业收购可能会破坏荷银集团以全面参股模式控制基金公司的计划,但在基金业面临危机时,适当出让股权获取渠道优势正是基金公司最好的选择。

  兴业接盘

  在荷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对湘财荷银股权步步紧逼的背景之下,湘财证券急于出售基金公司股权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变现资金应付目前的债务危机。

  根据湖南省开元会计师事务所给湘财出具的2004年审计报告,截至2004年底,湘财证券累计亏损已经高达19亿元,账目上的800多万美金和2200多万的港币资产已全部被质押,这种财务窘境目前仍在延续并继续扩大。

  资料还显示,华菱集团曾先后出资6亿元持有湘财证券近24%的股份,如果以60%左右的计提资产损失,2005年华菱集团至少应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3.6亿元。

  实际上,今年7月,华菱集团就申请冻结了湘财证券所持有湘财荷银基金公司的股权,原因是华菱集团委托湘财证券数亿元委托

理财出现了严重亏损且难以收回。

  同时,由于湘财证券重组面临着很大不确定性,为了保全资产,华菱集团只有寄希望出售湘财荷银股权,挽回公司部分损失,毕竟基金公司股权是湘财证券手中值钱的资产,这与之前华夏证券转让华夏基金股权、

南方证券变卖南方基金股权、大鹏证券转让大成基金股权动机如出一辙,只不过现在主动权不在湘财证券手中。

  此时,兴业银行则适当出现。如果兴业银行购买湘财荷银股权成功,将开创国内银行直接参股和控股基金的另类模式。

  今年4月28日,

银监会批准工行、建行和交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自此拉开了银行系基金入市序幕。

  之后不少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表示准备申请设立银行系基金,这些银行有中行、农行、光大、招商、中信、华夏、浦发、民生银行等。但业内人士透露,在三家银行系基金入市之后,监管层已经放缓了银行系基金入市步伐。

  但是监管层却没有对银行系收购老基金公司股权做出明确限制,于是期间就传出招商银行准备收购旗下的招商基金股权成立银行系基金,也有人认为中国银行通过收购中银国际也可以让中银国际蜕变为银行系基金。

  人事变动

  在股权变更尚未正式决断前,荷银人事变动已在悄然进行。

  据了解,公司原副总许珊燕已经离开,来自湘财证券的许苓开始担任副总一职,来自嘉实基金的谢生担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并负责市场营销,另外公司的基金经理吴剑飞去了建信基金,也有部分员工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变动。

  公司历史可以追溯到2002年7月9日,作为 “好人举手”后第一批基金管理公司,湘财合丰(公司前身)由湘财证券、山东鑫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和新疆证券联合成立。

  2003年2月,湘财合丰宣布荷兰银行通过收购原有股东股权的方式参股基金公司,湘财证券持股比例减少到37%。这是中国首家通过存量股权转让方式成立的合资基金,此方案在同年9月9日获证监会批复,之后公司更名为湘财荷银。

  由于荷银集团入主,原先公司总经理李克难离开基金公司,公司总经理一职便由公司首席执行官林伟萌担任,在2004年1月份林伟萌被任命为总经理。

  2004年5月,基金公司发布公告称“同意程国安先生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职务,选举章嘉玉女士为董事长;根据林伟萌总经理提名,聘任苏朗诗女士(Solange Rouschop)为副总经理”,这种人事架构被业内认为荷银已经完全主导了基金公司话语权。

  2004年8月16日,湘财荷银发生第三次股权变更,湘财证券收购其他两家股东股权后持股比例上升为67%,当时湘财荷银总经理林伟萌告诉记者,这是为荷银集团下一步参股做准备,“因为按照规定,荷银集团将在年底增持湘财荷银股权到49%,这意味着湘财证券的持股比例将会变成51%。”

  但没料到后来者却捷足先登,业内人士分析,如果兴业参股湘财荷银成功,基金公司还会有人员流动,“因为公司原来员工会缺乏一种依托感和认同感。”

  湘财未来

  虽然如此,从另一方面来说,兴业银行参股对湘财荷银未来发展仍会有很大好处。

  “相比国内基金公司,合资基金发展丝毫没有自己的优势,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一位上海的合资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坦言,“在基金销售完全依靠银行渠道的情况下,目前基金销售只能被动等待银行档期。”

  之前,湘财荷银基金销售曾是业内一大亮点,在2003年3月湘财荷银正式发行国内第一只伞形基金——湘财合丰系列时,荷银投资管理公司从台湾派来10多个人,专门在北京、上海等几十个城市,针对直销、代销机构的人员,举行了两轮、50多场、近万人次的培训及讲座。

  这种大型培训的结果是,合丰系列取得26.3亿份首发规模,总认购户数为17.75万户。这是当时国内开放式基金发行认购户数的最高纪录,并被誉为“一只真正走向散户投资者的开放式基金”。

  但是,这只基金在成立后不久就遭遇了大规模赎回,所以不少人士开始对“台湾销售模式是否真的适应内地市场”提出疑问。之后,由于券商逐步颓败,基金公司依靠的券商销售渠道不断萎缩,银行系基金公司逐步入市,没有本土渠道优势的基金公司在销售上日渐陷入困境。

  如果有了兴业银行参股,湘财荷银可以取得渠道上的优势,这对基金公司长远发展大有裨益。但是,兴业参股却打破了荷银集团在国内开展基金业务的步骤。之前荷兰银行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他们将会按照中国管理层的有关规定对合资基金进行增资扩股,如果中国政策允许达到100%,他们也会增持到100%,这也是荷银集团在其他新兴市场的普遍做法。

  基金业人士认为,这种安排也能符合管理层的预期。一方面市场对目前合资基金发展并不太满意;另一方面,管理层对国内资产管理业务的安全产生担忧,因为在2005年11月底,国内已经成立或即将成立合资基金数量已经达到22家,占据国内基金公司总数(包括即将成立的有53家)的近1/2,如果国内银行适当介入,可以部分形成对外资的制约,部分维护了金融安全。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