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动态 > 商业银行准入基金业 > 正文
 

市场冷对央行救市新招 银行基金趟路混业经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9日 13:04 中国经营报

  作者:温秀 万云 来源:中国经营报

  7月5日,脆弱的股市再次跌落至千点附近,上证综指最低下探1032点,收盘于1039点。当日,首家银行系基金公司工银瑞信在不算铺陈的仪式中紧急开业,出席仪式的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刘士余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的高调宣布,七八九月份将分别有工行、建行、交行的基金产品陆续发行,并表示希望工银瑞信的第一只产品突出股票投资。刘同时透露,
近期汇金和建银投资还将对国内一批重点券商以市场化方式进行注资,以缓解其资本金、流动性不足等困境。

  然而对于这一明显的救市信号,市场反应似乎并没有监管当局预期的那么热烈。“政府把能放的机构投资者都放进来了,但有资格入市并不等于真会入市;即使入市,短期看规模也将十分有限。”北京虎杰投资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张寅表示。

  监管者厚望银行基金

  任职监管机构的一位高层人士对记者高调评价银行基金:一是体现政府利用银行资本打造雄厚机构投资者的决心;二是充分发挥金融企业品牌效应,通过试点综合经营,打造真正强大、资信过硬的金融集团。

  他同时表示,汇金和建银公司将通过市场化手段注资部分证券公司表明,管理当局不是简单地“给钱救命”,而是要“花钱治病”。不是简单地“救市”,而是要“出资改机制”。“这意味着这些机构再也不会得到免费资助,他们要付一定的代价”。

  该人士表示,汇金注资证券公司之后,将取得一定股权,从而改变券商的治理结构、增强其在券商经营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过,当记者问及如何证明汇金就一定比券商高明、一定能解决券商解困时,该人士坦言,只能尽量去做了。

  银行资金未必入市

  “对市场的影响有限,对行业的压力不小。”国内一家知名基金管理公司老总对央行新“救市”措施反应平平。

  “从短期来看,银行系基金入市的影响十分有限——即使一家银行基金一次能发行50亿,其中能投到股市中也不过有限的一部分;更何况基金公司还要考虑买进时机。”在他看来,真正能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的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以及到底有多少投资者和资金参与,“没有多少玩家的话,即使指数涨起来,也只是空中楼阁罢了”。

  北京虎杰投资的张寅也认为,到底有多少银行基金资金愿意入市是个问题。张认为,“国九条”之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似乎把“能放的机构投资者都放了进来”,但市场预期并未因此好转。事实上,如果获利前景好的话,资金会“不请自来”;前景不好,恐怕“请也未必来”。实际情况也证明,无论是允许社保基金、保险基金、银行基金入市,还是加快放行QFII(境外合格投资者)、鼓励企业年金入市,到允许上市公司回购自己的股票,监管者“已经打尽最后一发子弹”,但实际上这些机构投资者并没有多少动力真正入市。

  记者向工银瑞信询问公司第一只产品发行事宜,对方表示,产品发行时间将在7月下旬,但目前尚未确定基金类型。前述监管高层也表示,尽管监管方面希望借此增加股市资金供给, “但事实上并未最终确定产品类型。因为产品的设计者也在担心,在如今股市形势不太好的情况下,老百姓到底买不买账还是个问题。”

  综合经营坐标

  面对市场的种种质疑,前述监管机构高层表示,应该把此举看做“一种深远的制度性建设,而非短期流动性支持”。“标志着中国金融改革的一大步。在现有法律架构下,工银瑞信基金的成立是对各方的一个考验——对管理者、股东和监管者的考验。”工银瑞信基金公司开业仪式上,刘士余也如此表示。

  据悉,继工行之后,今年三季度,交通银行和建设银行发起成立的银行基金公司都将相继成立。刘士余透露:“最近又有一批商业银行表示了设立基金公司的期望,人民银行将会同银监会、证监会尽快扩大试点范围。”

  监管层的高调甚至急迫心态与中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即将到来紧密关联。目前,国际大型金融机构大多以多元角色参股到国内金融机构中来,如汇丰,既是平安保险的股东,又参股交通银行、上海银行和平安银行,有可能参股交行即将发起成立的基金公司;荷兰ING金融集团在成立合资保险公司的同时,又以19.9%的股权投资进入北京银行……

  工行行长姜建清表示:“商业银行以控股模式介入基金业,一方面有利于加快业务创新,改善经营结构,扩大非信贷盈利资产,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另一方面也有益于开发金融产品体系,满足银行客户特别是中高端客户的理财需求。”

  “从长远来说是个利好,起码有些综合经营的味道了。两个市场打通之后,市场传导机制会更畅通一些。”前述基金公司老总对此评价也十分积极。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基金新闻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