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基金公司外资股东角色重新定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1日 11:46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无论是增持、参股,还是合资对象的战略重心转移,不少外资依旧保持着通过合资模式加速进入中国资产管理市场的冲动;与此同时,相比较三年前首度进行合资谈判时的憧憬和急切,行业的变迁,隐藏冲突的浮现,也让越来越多的外资开始重新定位自己的股东角色。 股权之变
随着中融基金管理公司股权结构重置方案的最终获批,瑞银如愿以偿成为了达标49%的外资"第一人"。与瑞银几乎同时达到49%这一目前外资持股上限的还有景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成功将景顺长城基金管理公司的持股比例提高至49%后,其也继续保持着与中方第一大股东长城证券齐头并进的格局。 据悉,近期外方股东将提出增持要求的主要为第一批成立的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其中,不少公司的外方股东对于未来的增持一直有着较大的期待。对于这些外资来说,政策限制是其无法独资进场的唯一障碍,但外方在公司中的实际主导地位意味着,其有着强大的意愿将合资公司的运行模式纳入整个母公司的体系中去。 新近进场的外资不少将目光瞄准了商业银行,一些早就有意进军中国基金业的外资资产管理公司在商业银行可以直接发起设立基金公司之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商业银行作为合资伙伴。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基金管理公司,银行号的最大卖点在于它无可取代的渠道优势和客户优势。也正是考虑了银行的非凡强势,在政策持股上限已经完全可以达到49%的背景下,新近成立的银行号基金管理公司中,外资比例无一超过30%。 分析人士指出,外资近期一窝蜂地涌向中资商业银行是一种现实战略的体现。由于外资机构业务许可的限制,销售难同样困扰着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一些管理业绩和管理水平俱佳的合资公司始终无法在管理规模上找到突破口,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缺乏有力的渠道支撑。 事实上,最先成立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招商基金公司目前看来就是银行号基金公司的最大受益者。作为该公司的外方股东,ING(行情 论坛)在招商基金公司最新一次的增资行为中保持了原有的股权比例不变,透露出了两大信息。一方面,无疑表明其短期内不会增持在合资基金公司中的股权;另一方面,未来招商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资讯 行情 论坛)进驻招商基金的可预期变动,相信股东各方也已有了妥善的安排。 利益制衡 在可行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股权安排来达到相互牵制的效果是不少合资公司的主要方法。景顺长城所采取的较长时间内不形成中方或外方主要股东孰强孰劣的格局是一种最典型的模式。相信在一些中外双方并列第一大股东的合资基金公司中,未来都会通过平行增资达到外资增资不增权的实际效果。 据业内人士介绍,即便是一些双元结构的合作模式,外方也绝非会因为是小股东而成为绝对的被动角色。相反,正是由于少数股东地位的制度性缺陷,外资一般会在初始谈判中就预设了部分保护性条款,避免由于小股东地位这一制度性缺陷带来的不利。 利益制衡的另一个手段在于优势互补,如中方的渠道优势、市场优势,外方的风控优势、产品优势和全球平台优势等。 因为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也有了利益制衡的需求,合资公司的最大不确定性也即在于此。越来越多的发起人进场给予了外资更宽广的选择余地,而在越来越多的选择之下,急于快速进场的一些外资选择了更为实际有效,更适应短期市场环境的策略。 从某种程度而言,目前不少外资在合资公司中的股东角色定位是一种次优选择。缘于此,也还是有一些十分坚持独立运转的外资仍在场外观望,或许当这些外资进场后,中国基金市场发展还将会出现一次本质性的变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