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发行市场掀起红色热情 三公司力推红利概念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30日 14:06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汪涛 上海报道 三公司力推 进入四月,基金发行市场突然掀起一股红色热情。
国海富兰克林的首只基金产品,中国收益基金于4月初正式开始发行。 据该公司市场总监介绍,中国收益基金投资偏重选择高分红率、高派息率的股票和债券,用股息和利息收入保持投资本金的稳定。 中国收益基金借鉴了富兰克林在美国的收益基金,作为该基金的“中国版”,中国收益基金也将追求其积极且持续的分红政策。 4月27日,另一只专门投资“红利股”的红利基金——华夏红利混合型基金——正式获得证监会批准发行。 华夏红利基金基金经理孙建冬介绍,华夏红利基金将主要投资于在过去3年中进行过两次或两次以上分红的个股,也就是“红利股”。 4月29日,国联基金旗下的分红增利混合型基金正式发售,该基金是国内首只与上交所签定上证红利指数使用协议的基金产品。 三只以红利股为投资标的的基金产品同时面市,成为基金发行市场的主旋律。 资深市场人士钱巍认为,市场上一部分具有较强分红能力的优质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较低,正是进入的良好时机。 三只基金尽管都以“红利股”为投资标的,其业绩基准却各有特点。 华夏红利基金采用新华富时150红利指数为业绩基准,国联分红增利混合型基金选择上证红利指数,国海富兰克林中国收益则选取新华富时A200指数。 已经披露的A股2004年度年报显示,上市公司分红能力和分红意愿都有所增强。在业内人士看来,市场上对具有较好利润分配预案的上市公司,已经显现出明显的投资偏好。 政策面支持 其实,沪深交易所在对红利指数基金客户的争取上,一直在暗中较劲。 深交所与天同基金密切接触,在指数开发过程中,考虑到可投资性等因素,双方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保证指数的产品化没有障碍。 天同一直计划推出红利基金,出于托管银行的考虑,天同后来选择了同为深交所旗下的巨潮公用事业指数。 上交所在红利指数的产品化中与多家基金公司进行接触,最终敲定国联基金作为合作对象。 红利基金客户竞争的背后,是监管部门的引导。知情人士称,从监管层的审批来看,三只基金的过会都很顺利。 政策的支持并非偶然。 2004年9月,证监会主席尚福林透露正在制定强制分红制度,对具备分红条件却不分红的上市公司,再融资实行限制。 2004年11月,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表示,证监会积极倡导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将出台规定要求上市公司制定利润分配办法。 在这样的背景下,沪深交易所不约而同地推出了红利指数。 上交所宣布推出上证红利指数,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反映高回报率股票群体整体状况的指标。紧接着,深交所在行情系统上挂上了三只指数,巨潮红利指数,巨潮公用事业指数,巨潮资源优势指数。 两大交易所的竞争显然不仅仅在于红利指数本身,指数产品化、推出红利指数基金才是二者的最终目的。 明辨真假“红利” 数据统计显示,实施积极利润分配的上市公司具有较高的盈利水平。 2004年中期,实施积极利润分配的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为0.29元,净资产收益率为8.6%,而A股市场的平均每股收益为0.14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18%。 在市场人士钱巍看来,注重分红可以理解为对价值投资理念的进一步深化。 过滤掉那些为逃避监管或为再融资而“蜻蜓点水式”分红的上市公司或不顾及企业发展需要,而高比例分红派现的上市公司,真正地选出重视投资者现实回报,又兼顾企业发展的优质上市公司,是这三只“红利”基金投资的关键所在,某基金人士表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