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动态 > 新基金业 > 正文
 

年金选秀宽进严出 基金有望花落10家占半壁江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30日 14:06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李佳 上海报道

  开考在即

  4月27日下午,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召集企业年金项目的10个课题小组进京研讨,对其分别负责的课题进行分组讨论,另外对后续的材料申报及审批工作做了进一步规划,一位与会
人士透露。

  4月20日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网站上登出了《关于申请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有关事项的通告》,规定了金融机构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递交申报材料的程序和具体时间,其中受托人和账户管理人申请受理时间为5月16~20日,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申请受理时间为5月23~27日。

  除了托管人资格不能申请,其他资格申请对于基金公司来说都是畅通无阻。

  “申请各种资格的机构必须先去各自的监管部门申请,然后再向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报批材料。我们只打算申请投资管理人这一资格,所以资料要先报到证监会初审,过关后,才可能进入劳保部视野,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会在证监会推荐的名单里选择。”一家基金公司企业年金项目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证监会并不审材料,他首先按照硬指标,比如净资产、人员等要求给劳保部推荐,基本上够硬标准的都会推荐,然后各公司向劳保部报送资料。劳保部在5日内,通知你上报的材料在格式上是否达到要求,如果达标则进入实质性审核阶段。”

  据这位负责人表示,进入实质性审核阶段后,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主要将从材料内容、实地抽查、专家评审等环节进行审核打分。目前,审核的时间并没有明确说法,但至少也得要2~3个月。

  因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快将会在7、8月份正式颁布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资格。

  花落10家?

  根据今年2月5日下发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暂行办法》规定,申请投资管理人资格的机构除上报基本材料外,还应提交企业年金基金投资与风险管理制度、企业年金基金财产独立运作和管理制度、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制度等补充材料。

  目前对投资管理人评选的评委还没完全确定,届时专家评委小组会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评分规则对参选机构进行打分,根据分数排名确定入选名单。

  “从我们接触下来看,这次选秀的规模很大,光投资管理人这个角色就会有上百家机构去争夺,不可能像社保选投资组合管理人那样让每家金融机构进行现场答辩,就是根据我们上报的材料进行打分,作出一次性的评判结果。”上述负责人表示:“据我们了解,这次选秀比较严格,第一批拿到牌照的机构也不会太多,大概会有10家左右,基金公司可能占到五六家。虽然符合规定的基金公司都会去申请,但已经获得社保投资管理人资格的公司入选的可能性更大。”

  另外,据透露,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接触最早、走得最近、牵头参与10个课题小组的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入选相应资格的胜算把握非常之大。

  在“企业年金管理政策项目”下设的10个课题小组中,包括11家基金公司、7家银行、6家保险公司、3家信托公司、2家券商。这11家基金公司分别是:南方、富国、嘉实、华安、鹏华、易方达、银华、海富通、宝盈、国泰和华夏基金公司。

  “企业年金属于养老金的范畴,在中国又是新生事物,管理层对此态度非常审慎。在第一批投资管理人资格出来以后,第二批更是没有时间表,最起码也要等半年以上。因此,对基金公司来说,都非常看重本次年金管理人选秀。”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说。

  孰优孰劣

  根据规定,基金公司、券商、信托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都能申请并可能成为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管理人。在这一交锋中,不同的金融机构孰优孰劣,非常明显。

  国泰基金机构理财部胡世元分析说;“在申请投资管理人方面,基金公司优势最为明显。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第23号令中规定的整个投资管理的组织形式和第三方托管这种形式,和基金公司现在的管理模式很相似;虽然存在优秀个体,但是整个券商行业不断出现有被清查、委托资产与自有资产混在一起的现象,有可能对年金的安全造成影响;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做资产管理经验还不够丰富,比如保险资金刚刚可以直接入市,没有过往业绩作证明,比较难让人信服。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对于券商、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来说,其运作过程中极差的透明度,注定将成为他们竞争年金投资管理人最致命的弱点。

  比较而言,基金最大的优势在于其运作的阳光性、透明化。尽管因大环境的影响,基金近年来的投资业绩也并不令人满意,但即使亏损,市场也可因其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知道其是怎么亏损的。其次,基金受到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规范和严格的内外部监管。可以说,在我国所有金融业态中,基金所面临的法律法规环境是最为完善和规范的。第三,在严密的法规规范下,基金行业具有最为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其特有的运作模式,保证了该行业即使出现了最坏的结果,也不可能出现挪用客户保证金等恶性情况。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意见是,基金公司还是申请投资管理人比较合适,没有明确表示过基金公司可以申请其他的资格。这可以说,管理层对基金公司作为投资管理人资格还是非常认可的。”上述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据了解,大多数基金公司还是只考虑申请投资管理人这一项资格。

  年金现状

  就年金的本质而言,它是一种建立在强制性的基本养老保险基础上的、由企业与职工自愿参与的补充养老基金,而也正是因其“自愿”性,导致年金普及程度较低,10来年的发展非常缓慢。

  “2002年,我国参加补充养老保险的职工仅约为600万人,只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的约6%,积累基金也不过近300亿元,而投资方向也主要限于国债和银行储蓄。2004年,已经更名为企业年金的补充养老保险资金规模估计达到了500亿元左右的规模,加上企业购买的各大保险公司的补充养老保险产品,我国企业年金的累计金额最多为1000亿元左右。”深圳一家基金公司资深人士表示。

  “我们的初步判断是,企业年金在最近两三年内不会发展很大。现在企业开展(年金)的并不多,再说关于企业年金的管理办法才出台,操作性有待考察,况且实施企业年金要求企业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持续的盈利能力和好的人文关怀,因为这毕竟不是硬性要求。你说基金公司算好行业了吧,又可以做管理人,可是有多少基金公司搞年金呢?”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几千亿的年金市场对基金公司来说,能不能获得先机,要看投资管理人和受托人怎样去说服企业,还有投资业绩到底好不好,是一个有和投的问题。”胡世元表示。

  “目前,受托人缺位的弊病严重制约了年金市场的发展。年金运作管理的模式一直较为混乱,普遍采用的由地方社保局下设年金中心来做受托人的制度,部分企业则是自己身兼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多重角色。地方政府态度的差异以及企业心态的复杂性,也同样制约着年金的深入发展。目前已经有半数以上的省市已经或即将出台税收优惠政策,优惠的幅度从4%到6%不等,但也有部分省市还未在此关键问题上有突破,有潜在年金需求的企业自然处于茫然状态。”上述资深人士表示。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基金新闻 全部年金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