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外资争夺中国基金业市场份额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0日 10:30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当外资开始使用股权收购的手段进入中国的基金市场,外资资产管理机构对中国基金业市场份额的争夺显然进入了另外一个层次。 由于目前中外合资组建的基金公司大多处于启动阶段,如果选择实力领先的国内基金公司入股,在组建合资基金公司浪潮中曾经落后的外资巨头完全可能凭借精心的资本运作而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中后来居上。
德意志银行正是这样做的,如果其顺利入股嘉实,结果将是产生一家国内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合资基金公司,这可能让德意志银行在迈出进入中国基金业的第一步时就处于领跑的位置。 考虑到中国庞大而且正处于迅速增长中的财富,其对资产管理服务的需求究竟意味着怎样的商业机会,对这样的商业机会又应该如何去估价,急于进入中国基金业的外资巨头自然是心知肚明。 显而易见,当收购的成本不再是外资机构斤斤计较的问题,类似的更多股权转让在未来继续发生也应该是在意料之中,国内基金业的竞争将因此更加激烈。 国内基金公司引入外资股东的高潮折射出问题的另一个方面------面对新兴合资基金公司的竞争,国内基金公司急于提升自己的实力,即使这种提升需要以股权的出让为代价。 实际上,国内基金公司在这个问题上同样显得有些迫不及待。 由于涉及到产权,引入外资股东可能是国内基金公司所经历过的最深刻的变化,我们有希望看到一个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以及一个相互制衡的董事会,其结果是国内基金公司可能因此具备更加健全和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 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有望解决一些国内基金业的痼疾。例如,一个更加专业的董事会有望催生一个更加专业和独立的经理人队伍,国内基金经理频频更换的现状可望发生变化,基金的业绩可能因此具有更多的可持续性。 但是,考虑到外资机构的深谋远虑,由外资入股国内基金公司可能带来的一系列后续事件可能才刚刚开始。据了解,在已有的转让案例中,外资基本上都提出了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增持到49%的要求。在此之后可能的变化应该是更为有趣的一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