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动态 > 货币市场基金 > 正文
 

货币市场基金再掀发行热潮 业绩优异备受青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 09:28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婕宁

  去年在基金市场上风光无限的货币市场基金春节过后再掀起了一波发行热潮,记者了解到,有4家基金公司将发行货币市场基金,业内人士指出,作为去年基金业亮点的货币市场基金,今年将会上演一幕“闻鸡起舞”的好戏。

  业绩优异受投资者青睐

  业内人士分析,此波发行热潮与货币市场基金在2004年的优异表现不无关系。2003年,随着股票型基金取得了良好的投资收益,股票型基金成了居民选择的重点投资品种。但从去年开始,股票市场持续低迷,多数股票型基金并没能够为投资者带来良好的收益。在这种背景之下,低风险、收益稳定的货币市场基金便成为一种为个人投资者重点关注的替代储蓄的金融产品。

  在证券市场陷入低迷的过程中,投资者有调整组合、规避证券市场风险、取得稳定收益的需求。此时,便捷的交易和较低的组合调整成本将对投资者有利。货币市场与证券市场是矛盾的两方面。当证券市场低迷时,货币市场基金更成为避风港。例如:2004年以来的宏观紧缩和加息预期对股市、债市是阶段性利空,对货币市场却是利好。因此,货币市场基金可以充分规避股票和债券市场的阶段性风险,享受货币市场持续较高的超额收益。

  2004年,上证综指下降了5.4%,上证国债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下降了3.81%,在如此弱市的格局中,货币市场基金四季度季报显示,全部货币市场基金均表现为净申购,平均净申购比例在40%左右。

  因此,业内人士认为,货币市场基金能够在2004年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充分体现了货币市场基金收益性、流动性、稳定性的综合能力,对于股市投资者来说也能够真正起到了避风港的作用,也正是因为货币市场基金如此优异的表现,使目前货币市场基金成为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的几乎所有投资者的青睐,基金资产更是取得了超速的发展,其存续期内的大量申购更是市场上的股票基金、债券基金所无法企及的。

  市场环境促其“独领风骚”

  业内专家指出,延续去年的优秀业绩,今年货币市场基金仍然会“独领风骚”。因为今年仍存在继续升息的可能性。利率上升时期,股票阶段性风险增加,长期债券风险明显增大;定期存款的实际收益则受通货膨胀大小的影响,如果利率上升的幅度不及通货膨胀的速度,则实际收益率将会下降。因此,在利率上升初期,应减少长期存款。随着利率的逐步升高,减持长债,慎选个股,增持货币市场基金,因为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将随升息而提高。

  除了利率调控外,专家认为,市场化的宏观调控手段对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产生积极影响。央行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还表现在数量调控方面,数量化的调控手段增加了市场的债券供给,为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提供了充足的投资对象。据统计,2005年到期的央行票据数量超过了9000亿元,而由于人民币升值压力导致的外汇储备增加也将为市场带来相当数量的货币投放,央行为实现M2增长15%的货币调控目标,必将增大央行票据的发行力度,预计2005年央行票据的净发行规模将超过12000亿元,这将为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创造广阔的空间。同时,由于我国货币市场已经完全市场化,大规模的央行票据发行将显著增加央行票据的供给,在需求没有明显改变的情况下,央行票据的收益率将逐渐提高,从而提高货币市场投资的收益率。

  创新提供投资良机

  另外,业内人士也指出,投资工具的高流动性能充分满足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需要。2000年银行间市场的成交量只有16362亿元,2004年已经增加到127848亿元,其中现券28196亿元,回购99652亿元。在成交量逐渐增加的同时,短期品种的成交量也同步增加。2004年,央行票据的成交量达到了11471亿元,占现券成交量的41%,如果再考虑到1年期以内的金融债、国债的成交,则可供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的短期债券的成交量将超过全部现券成交量的50%。债券回购也是货币市场基金的重要投资对象,平均每天400亿元的回购交易量足可以满足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需求。

  记者了解到,2004年下半年以来,一些符合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的创新产品的出现,如以回购利率为基准的浮动利率债券的出现,也为货币市场基金提高收益提供了很好的投资机会。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基金新闻 全部货币基金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SKII化妆品遭投诉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花样滑冰世锦赛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嫁入皇室的女人们
深圳提高购房贷款首付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