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理财产品紧追货币基金 接轨是大势所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 05:48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虽然理论优势并不突出,但商业银行正期待通过不断滚动推出的新产品,让目前销售畅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紧追被认为具有比较优势的货币市场基金。 自我完善 面对货币市场基金的强大竞争压力,人民币理财产品在完成了初期亮相之后,正快速
流动性优势是货币市场基金最得意之处,同时也是人民币理财产品比较弱势的方面。为了体现理财产品的流动性,各银行可谓动足了脑筋。如交通银行在其得利宝理财产品中推出了可质押策略;同样,招商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推出的一月期新品,一个明显的用意也在于尽可能地降低流动性风险的隐忧。 收益率比较是两大系列产品争论的焦点之一。在目前一年期收益率比较有得一拼的背景下,关于加息趋势下的利率风险一度被视为银行理财产品的软肋。浮动利率产品在这一环境下应运而生。中信实业银行日前在市场上首次推出两年期利率浮动型人民币理财产品。据介绍,这一浮息产品的开发是结合当前人民币处于逐步升息周期环境下,采取一年定一次利率,可以让客户及时分享利率上升带来的高额收益。 风险度之争可谓又一大关键。银监会的及时出手对人民币理财产品明确提出了产品收益率不能盲目攀比、人民币理财产品不能搭售存款、明确风险提示等三方面要求。尽管在信息披露等环节上,人民币理财产品依旧逊色于货币市场基金,但凭借银行在普通百姓中无可取代的信誉优势,理财产品仍有得一争。 渠道优势 渠道和银行与身俱来的品牌传播优势让目前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在销售大战中并不处下风。几乎所有银行的理财产品均没有销售之虞。 客观地说,同在银行渠道销售的货币市场基金相比人民币理财产品,在实际销售中并不占优势。银行的渠道优势同时反映在客户的忠诚度上。尽管投资对象类似,且在透明度和流动性等方面更有优势,但对愿意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忠实客户来说,其对银行的信任是基金公司所无法相比的。 目前货币市场基金在营销过程中都强化了储蓄替代作用,因此客观上助长了投资者忽视货币市场基金更重要的现金管理的功能,从而在收益率和安全性上大做文章。对于基金的敬畏,对于银行的亲近,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可能存在的流动性收益差距。 银行的渠道优势还体现在产品的亲疏上。面对自己的理财产品和别人的货币市场基金,无论是在内部考核激励,还是利润取向,内中的差异是明眼人显而易见的。 走向接轨 有分析曾指出,货币市场基金在流动性、收益率、透明度等诸多方面存在一定优势。从储户的实际消费心理来看,流动性因素在绝大多数只是关于相对收益率的投资者眼中并不重要,因为其多年来存银行、买国债的理财风格让他们太习惯了资金一年、三年的不挪窝。 与此同时,近期货币市场基金出现的一些异化竞争现象在被反复议论报道之后更是引起投资者的高度警觉,对于基金公司的警惕性再度上升。至于传言中的利益输送更让投资者在判断真实收益率时产生了微妙的心理变化。而关于货币市场基金投资新规定的酝酿出台,尽管本意并非在于抑制投资收益率,但面对看不下去的莫名高收益率,新规则充分表达了隐含的监管警示作用,对于透明度掩饰下的瑕疵给予了强烈的敲打。这与银监会的三大要求有着异曲同工之用意。 术业有专攻。随着货币市场的纵深发展,银行在货币市场领域的一些投资和服务优势将日渐显现。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正是由于目前的货币市场基金和人民币理财产品两大类产品在许多地方存在诸多的相似性。因此,它们未来的接轨已是大势所趋。随着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闸门打开的日趋临近,人民币理财产品变身成为货币市场基金并非奢望。(上海证券报 记者王炯)
|